“我认得他。他把帽子往头上顶了顶后,我就把他认出来了。他父亲叫叶丰曙,是城东和祥商行的东家,两三年前我跟着林老大去跟他父亲打过交道,见过他。他当时是少东,据闻嫖赌饮荡吹样样皆能。两年前叶丰曙去世,他三兄弟分了家产。而他大概也分了不少。以他这类二世祖的行为,两年时间也把钱财挥霍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只好变卖祖传的古物。这两幅字画,我当时在他父亲的厅堂上见过。这样的大富之家,是绝不会挂膺品的。”
“城哥认出他,才敢压他的价?”
“再珍贵的东西到了这类二世祖手里都是廉价的;而且,我看他那愁眉苦脸的神情,断定他正急着等钱用。”
“那……姜雄犹豫了一下,”这两个卷轴到底价值多少?“
“现在是千五大洋,如果在文物店古董铺买,五千大洋都买不到。”
姜雄“呀”了一声。
两人继续在天光圩里逛来逛去。不觉已到半夜,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和“货”,姜雄有点不耐烦了,道:“城哥,不如回去吧;明晚再来,不是后天才用得着吗?”
金城点点头。转来转去,除了看到一些关帝厅人马和几个便衣警探之类的人物在四周“巡逻”外,并没有看到哪个黑道上的人物。
这个时候,来游这天光圩的人最多。两人向集市外走去,走不多远,一个身材高高瘦瘦,身穿宽大长袍的人朝他俩迎面走来,当就要擦肩而过时,只听此人低声道:“有汉代的夜光杯,要不要?”说的是国语。
姜雄是地道的广州人,听得不大懂;金城却听得清清楚楚。他一下收住脚步,朝来人点了点头。
三人来到一个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金城的国语本来说得挺好,但他有意用带着浓厚粤语方言味道的国语问:“是汉代的吗?”
“一点不错,绝对是。”那人轻声答道。
金城做了个“拿来看看”的手势。
那人有点警戒地看看金城和姜雄,金城则平静地回望着他:“我们是商人,劫匪不敢到这地方来。”金城的国语讲得叫北方人听了发笑,但又完全听得懂,决不会误解他的意思。
那人犹豫了一会,然后才从怀中慢慢掏出个绒布包,慢慢打开,里面是用纸盒子分隔装着两只玉杯子。
金城先拿在手上仔细观赏了一阵,心中同时紧了紧——他想起了老玉匠马老三;再举起对着月亮“把玩”了一会儿——这一天已是农历八月十四,夜月清辉朗朗。再掏出放大镜,打开手电筒,细细地看了一番。完了,金城点头示意,三人一同来到在集市中开着最亮电灯的古董铺前,金城又在灯光下把两只玉杯细察一遍,用眼瞟瞟也上来凑热闹的古董铺老板。最后,三人又回到那个灯光照不到的角落。
“开个价吧。”金城说得似乎漫不经心。
那人毫不犹豫:“二千大洋。”
姜雄一听,心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