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时已经有打算,毕业后去杂志社当记者,但还没确定哪一家杂志是她的钟爱。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泡在期刊阅览室,研究江城最有名的那几份杂志,连人家十几二十年前的过刊都找了出来,潜心阅读。
然后她在八到十年前那两年间的《新视野》过刊里,认识了一个叫做左耳的专栏作家。
谷雨其实算不得什么文艺青年,她学的是新闻,专业钻多了,反倒少了小情调。只是,她头一回看到左耳的专栏,便被他的文字吸引。
一千多字的小文章,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也没有夸张的噱头,就是清新平淡的文艺评论或者感悟随笔,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让谷雨喜欢得厉害。
但是左耳的写作,似乎只在那两年,此后便戛然而止。除了《新视野》,也还写了有其他杂志,但都只在那两年,或者更早一点。
谷雨像是文字饥渴患者一样,将阅览室的旧杂志翻了又翻,像是挖掘宝物一样,找出了左耳所有的文章,虔诚一般拜读。
后来,谷雨去旧书店淘书,意外看到一本封面质朴清雅的旧书,名叫《素时》,作者正是左耳。她如获至宝地将这本随笔集买下,从此成为她的枕边书长达两年,直到毕业。
从左耳的字里行间,谷雨知道写作时的他是一个年轻男人,还是一个大学老师。她有时候就会想象,那样从容淡泊又才华横溢的男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偶尔在校园里穿行,看到来往的老师模样的人,她也会揣测,是不是就是这个人?或者那个人?
但显然,现实中并没有哪一个老师,符合谷雨对左耳的想象。
左耳好像成为她真实又虚幻的秘密。
毕业前夕,她去拜访论文导师,不知怎么就随身带了那本《素时》,恰好被那位五十多岁的教授看到,他咦了一声:“这不是尔同写的书么?你竟然还有?”
谷雨心跳了一跳:“你是说左耳?”
教授拿起她那本陈旧的书,摩挲了几下:“是啊!左耳是宋尔同的笔名,以前是我的学生,算是你们的师兄,也在院里当过几年老师,不过后来辞职下海了,那么有才华的人,再也没有写过东西。”
宋尔同,宋尔同!
那时,谷雨还在实习期,对于传媒行业,当然已经了解颇多,宋尔同这个名字,自然绕不过。她不相信般试探问:“是那个同心传媒的宋尔同吗?”
“是啊!就是他!”
对于这个发现,谷雨兴奋了好几天,在网上疯狂地搜寻宋尔同的资料。不过,虽然关于他的信息不少,却没看到一张照片。
当然,谷雨并没有失望,她甚至更希望她的左耳,依旧保持那种神秘与低调。
况且,她喜欢的作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