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2 / 3)

+A -A

        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他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曾有机会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曾与贝多芬聆听音乐,同梵高作过画,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诲,一个好人---耶稣,拥有时间堆积起来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相处多年的同事,你会怎么想?用无数的问题去质问他?还是相信他?问他无数问题?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35岁的哈弗历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后突然辞职,同事们纷纷不解,他们临时在他家里聚会,敦促他解释一番。但约翰提出的原因令他们大吃一惊:教授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并且不能呆在一个地方超过10年,不然他秘密会被发现。众人有些恼怒,争相想拆穿这个蹩脚的借口,可很快他们就发现无法为所言证伪,就如同无法为他所声称的事情证实一般。原本友好的欢送会开始变得气氛迥异……

        想要改变香港电影人的观点,什么电影艺术啊,什么突破啊,都是浮云,最能直接改变他们观点的,就是以完美的剧本,投资较少获得高票房的案例。

        再说李毅华在节目上说10万港元的投资,君子要言而有信,更况是在万人瞩目时说的,李毅华可不想丢人。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宣传的必要,想想宣传的噱头,虽然是伪科幻大片,但如果打着科幻大片的名头,一定可以吸引大批的观众,要知道这可是香港第一部科幻大片。

        不过最让李毅华有点难办的事,这部电影来自西方科幻小说改编,而且本质上也是一部西方的电影,就算买来版权也不一定适应东方观众的口味,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李毅华摸着脑袋,陷入了沉思。怎么办?怎么办?难道一定要拾人牙慧呀,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思路来拍,为什么一定要暗自外国的剧本来拍,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创新?

        对!就按自己的想法来拍,何必翻拍别人的,自己的电影自己做主。

        想到这里,李毅华的思路迅速被打开来了,就来个东西方结合的剧本,他越想越对,往好莱坞输入中国元素,那以后在打入欧美市场就相对容易了。

        李毅华兴奋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拿起笔开始写道:

        主角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因为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慢,细胞更新过快,大于死亡细胞,所以能够保持永远的年轻,从此变得永葆青春。

        主角随着时代的变迁,身体也随着变迁而变得更适合世界,有幸躲过了自然的灾难,见证山陵、丘陵、河川、海洋的形成,直到被海洋阻隔,留在了东方。

        曾经化身释迦摩尼来感化众生,直到功成名就才以假死来隐退,悄然离开。

        曾经化身霍去病坐下军师,一起大喊过‘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曾经化身和李白谈诗,留下一篇篇千古诗句。

        也曾见证辛弃疾的忠肝义胆,舍身取义。

        直到郑和下西洋,才来到了欧美过度,开始另一段的奇异之旅。

        你能相信么,他没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以为他不是航海型的。

        你能相信么,他得过天花、鼠疫、黄热病。

        你能相信么,他见过冰河期,他猎过猛犸。

        你能相信么,他说他曾在释迦摩尼佛门下,而且获益匪浅。

        最后你能信么,他说他就是耶稣。

        他讨厌战争,为了避免战争,他在香港定居了,并在这里生活了200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娱乐皇 第91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