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1 / 3)

+A -A

        孙俊英没来送丈夫的行。这是全村唯一没来送亲人的人。这时,孙俊英的鼻涕眼泪,正在锣鼓、口号的伴奏中交流。巧儿张望了一会说:“玉珊,你看看,没病的青年都走啦,都走啦!”

        “走就走吧!”玉珊道,“人家为革命上前线;咱们一时半时不找婆家,有么关系呀!”

        任保媳妇得意洋洋地说:“哼,找年轻的有么用,还不是要走?叫老婆守空炕!照我说,这年头嫁人,找个缺腿少胳膊的好!再不,象我,嘿,不怕男人飞了!”

        淑娴听到这话心象针扎了一下,脸孔通红,横目瞪了任保媳妇一眼:“你别老鼠眼看天,把人家都看作和你一般大!”她这话没说出口。

        巧儿分辩刚才她的话道:“玉珊,我可不是你说的意思,我是说咱们青年妇女也该参军!”

        “咱们走的也不少呀!”有个姑娘道。

        “可没有男的多。”巧儿不服气地说。

        玉珊对淑娴说:“哎,怎么没见春玲和儒春他俩?你再去和青妇队长说说,可别忘了把咱们的请愿书交给上级。”“她找儒春去啦。”淑娴回答道,“俺大爷前一时打发俺儒修哥,从学校把儒春叫回家去的。”

        “瞧,咱们青妇队长来啦!”玉珊叫道,“哎哟!你们看那是谁?真是日头从西面出来啦!鼓掌!”

        随着玉珊的清脆叫声,人们都发现了刚出胡同口的老东山。老头子前面是春玲,后面是儒春。不少人跟着青妇队员们鼓起掌来。

        那老东山背剪着手,埋着头,闭着眼,稳稳实实地走着。他和往日没有两样,只是脸色更加阴气沉沉,脑勺上的小辫颓然无力地耷拉着。巧儿姑娘迎上来给这位参军青年的父亲戴花;老东山看也没看一眼地伸手挡开了。

        玉珊和淑娴跑到春玲跟前,几乎是一齐低声问:“他思想开花啦?”

        春玲含笑地点点头,瞅着老东山的背后悄声道:“通不通不敢说,他要给儿子送行,还要一直送上区。这说明他还有做老人的心肠,咱欢迎。”

        “玲姐!”玉珊心切地说,“你把咱们的请愿书带好了吗?”“请愿书”,是全村二十三名青妇队员联名写的,质问上级为什么不要她们穿上军装,拿起枪,奔赴前线与男子一样杀敌人。

        “挺忙的,儒春有他爹去送行,我就不上区啦。”春玲答道,“请愿书交给带队的指导员啦!错不了……”

        骤然间,锣鼓大作,笛笙齐奏,掌声如雷,众人雀跃欢呼。青妇队抡绸狂舞,唱起欢送歌——解放军,子弟兵,解放人民是英雄。

        青年们,真光荣,戴着花,披着红。

        从军杀敌出了征,光荣光荣真光荣!

        真光荣,真光荣,战场杀敌显威风。

        千秋万古留美名……

        第十一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迎春花 第32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