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果然不记得了。”他有些失落的摇摇头。
“快说,我不记得什么?”她从雪地上坐起来,盯着还躺在雪地上的那个人说,“不然罚你帮我们宿舍打开水。”
“你记不记得前几天有一次你骑自行车摔倒过?”他只得无奈的继续说。
“让我想想哪一次,我经常要摔倒的。”她不经意的话让他微怔,这个家伙还真是够粗线条的。
她是真的不记得了,他在心里微叹,有的时候做好事还是要留名的,要不,日后和当事人叙旧都很难。他也坐了起来,伸出右手到她的面前:“那我们认识一下,乔戌桓,九九级新闻系三班。”
“原来我们是一届的。”她急忙摘下右手的手套,将手伸过去,和乔戌桓的握在了一起,“我叫韩醒,中文系一班的。”
、12有生瞬间遇到你
一个人,当你不认识他或她的时候,有过多少次擦肩而过是不甚清楚的。一旦认识以后,这相遇的频率就高上许多。食堂里、自习室里、主楼大厅里、甚至学校门前的超市里也会频频遇见。每次遇到,两个人都是点点头打个招呼,有时会简短的聊上几句。
这一年的平安夜,韩醒在广播社里整理点歌卡片。那时候的校园对于点歌的留言要求甚严,严禁哥哥妹妹、情情爱爱的词出现,所以他们只能将卡片上的一些严禁词汇屏蔽掉,换上某某同学为某某同学点一首歌曲。尽管这样严格,三块钱一首的点歌费用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出的,尤其是到了这种西方人的节日,尤为盛行。
韩醒左手舀着一个苹果,一边吃着,一边用右手在广播社的点歌记录本上将点歌人的名字,所点歌曲,点给谁,还有留言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她担任的是编辑工作,所以很自觉的将这个工作划到自己的工作范围内。
“乔戌桓……”韩醒嘀咕出声,不就是上次一起打雪仗,这段时间总是会遇到的那个人吗?怎么这么多人给他点歌,甚至还有一个宿舍的女生集体为他点歌,至于匿名点歌的人就别提多少个了。这匿名的恐怕都是他认识的人吧,不敢当面表明,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聊表心意。
当播音员甜美的声音通过电波扩散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身处某个安匿角落的乔戌桓被赵大江生拉硬拽到了广播社。
“你就不想知道是谁给你点的歌吗?”赵大江的性子是绝对按捺不住的。
“知道是谁又能怎么样?”乔戌桓不情愿的被赵大江拉扯着,“不去理会的话,慢慢的她们的热情就会淡下来。”
“你还真沉得住气。”赵大江被他的逻辑击得彻底无语,“你就不想跟谁发展发展?”
“这要看感觉。”乔戌桓镇静自若的说,“何况,我现在又不想谈恋爱。”
两人走至广播社的门口,正赶上点歌结束,在播放事先录好的节目带子。他们敲了敲门,广播社的门被打开,乔戌桓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那个小小的身影。
“同学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儿吗?”接待他们的是广播社的社长,一个大三的师兄。
“哦,我们……”赵大江的话刚出口就被乔戌桓拦了下来。
“我们是来点歌的。”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见了韩醒,突然间不想让她知道有人给他点歌的事情。虽然他知道,韩醒不可能不知道,可他就是不想在她面前再提及这个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