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中年女人一边噼里啪啦的落泪,一边狠狠的对他喝到:“那是你奶奶的命不许哭再哭,明天就把你送进山里去”
徐则林眼尖,在他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晶莹。如此看来,这个男人其实也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无情。
做为三等公民的汉人,在经历了战争和屠杀之后,又度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压迫,早就变的麻木不仁、苟且自私。
他们也曾经想过要反抗,可是十户人家才有一把菜刀,这菜刀还保管在蒙古保长的手中。没有武器,没有领袖,各地的小规模反抗最后都以肆意的大屠杀而告终。
“送进山里去”,其实就是把人送进山里给野兽做食物。因为确实见过这种事情发生,所以那个小男孩才会那么害怕。这种恐吓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是相当血腥的了。
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女真人是“其性奸诈,贪婪残忍,贵壮贱老,精射猎。”而乌桓则是“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
结合着游牧民族的变态习俗,再加上那个中年女人提起过的“蒙古大人”和“三等公民”,徐则林大致判断出了自己此刻的处境。作为一个连牲畜都不如的三等公民,他的处境怎么看都非常不妙啊
徐则林冷眼看着这一幕幕发生,却是一声不吭。他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对此刻发生的一切都没有真实感。这就好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就算剧情再怎么让人愤慨,也不会冲上去殴打剧中的人物。
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外,还规定十户为一保,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保长。这十户的财产和女人,蒙古人可以随意取用。
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送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也就是老人们说的“砖打墓”。
话说砌坟也有讲究,活死人的坟墓和普通的坟墓不同。为了便于区分,活死人的坟墓一般都会砌成花瓶状,上下直径小,中部直径大,俯视呈圆形。砌的时候留有墓门,待砌好之后,便将老人放进里面。
“警告:被选定之人,无权选择退出,强行退出将被抹杀。”脑海中的声音再次响起,可内容却让徐则林恨不得跳起来杀人。
听到提示音的瞬间,徐则林脚下一滑,直直的往路边的深沟滚去。
刚刚推搡老妇人的壮汉,手突然一抖,对着坟墓艰难的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冷漠的背过身去。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中年的女人便过来喊他起床。前一天他只不过被自己的“父亲”推了一把,头撞到了墙上,顺便流了点血。虽然昏倒的时候看上去挺吓人,现在却已经没有任何不适了。
可惜啊,孩子终究是孩子,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在家中自然也就没有发言的权利。因此,即便孩子坚持的确实是真理,只要他的父母不认同,这种坚持就必然会被强制性的扼杀。
几个男人对着坟墓用力的磕了三个头,起身再度看了那个窗口一眼,然后便狠心的牵着各自的孩子下山。这一段崎岖的路程,每走一步,他们的心里都在滴血,恨不得将自己碎尸万段。
看到小男孩被吓的瑟瑟发抖,徐则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是送进山里么,难道山中还有吃人的老虎不成?这个时代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好吓?
徐则林从头到尾都没有理会他们,像个雕塑一般的盘坐在床上,脑子里不断的回忆着自己所知道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历史。
整个过程,徐则林只是在一边冷眼旁观。那个小男孩在他的旁边偷偷的哭泣,任凭粗壮的“爹爹”叫了很多遍,也不肯动手帮忙。至于那位即将被活埋的“奶奶”,也在平静的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每十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里的,只有蒙古人同意,汉族人才能生火开灶。所以汉族人习惯的把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爷”,女的叫“老灶奶”。
没错,就是上山去砌坟~而且是全家一起去砌坟叔叔伯伯,婶婶阿姨,一起去给即将被活埋的老人砌坟
这个试炼任务,就选择了这样的背景,至于真实性,这个有待历史学家考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