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 / 2)

+A -A

        〔附记〕《搜神记》中“厕神”一条:厕神者,莱阳县何氏女,名婿,字廉卿,自幼读书辨利。唐垂拱三年(五八七),寿阳刺史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遂阴杀之,置其尸于厕中。魂绕不散。如厕。每闻啼哭声,时隐隐出现,且有兵刀呵喝状。自是大着灵异,人为尸祝之,悬箕而降,能知祸福。神死于正月十五,故独显灵于正月也。

        不随他人说短长

        清朝史学家赵翼的遭遇很奇怪,他有生之年,史学著作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反倒以诗名于全国。他死后多年,他的“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梁启超语)的大成就,才得到现代史学家的惊叹与肯定。

        赵翼(一七二七一一八一四),字云格,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他是一个神童,三岁时候,就能每天认识几是个字。三十四岁中进士,后来在广西、福建做官,机警而有谋略。晚年主讲安定书院,八十八岁去世。

        因为赵翼机警而有谋略,他对赖以维生、保持自己独立的经营,也颇重视。他自己开了书局,刻印他自己的书。现在传世的湛贻堂刻本的书,就是赵翼自己刻印的。包括《瓯北集》、《瓯北诗钞》、《陔余丛考)、(二十二史劄记》、《十家诗话》等书。赵翼自述:“北斗为文昌之府,其第一星至第四星,总名魁星,决科者咸乞灵焉。世遂就字象形,作鬼跳跃,为魁星像。近日村剧又增一手执笔、一手执银锭,盖取必得隽之意,为赴举者发佳兆也。余薄有诗名,生事亦粗足,人遂以魁星目余,谓有笔能作诗、有锭可致富,一时才竟传为口实。”可见他的有才有财,当时已是“万口传”矣!

        赵翼从二十岁到八十六岁死前一年止,共写了六十七年的诗。他的诗,有的写得不错,袁枚说他的诗“忽奇忽正,忽庄忽徘”,蒋士拴说他的诗“奇恣雄丽,不可迫视”。他对自己的诗也很自负,在有人说“君诗虽不能及杜子美,却已胜过杨诚齐”的时候,赵翼傲然答道:“吾自为赵诗,安知唐、宋!”赵翼有论诗绝句说:

        满眼天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写得最活泼而有气势。

        写到这里,我想起《花花公子》(pb)中的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身穿美国开国服装的半裸女人,一手执鹅毛笔、一手执“独立宣言”文件,说:“哇!汉考克先生,你的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大号的。”(“,r。,。”)汉考克是“独立宣言”带头签名的人,半裸之女,出此戏言,显然意存已跟所有开国先贤都有过一手,一一领教之下,乃有此“归纳法比较研究”结论也!漫画虽然极尽婉谑,但是半裸之女,不随他人说短长,要亲自来过、“风骚”过而后定评之,这种态度,倒真是史学家的认真态度呢!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九日

        生殖器引发的杂感

        ——小题大作举例

        《前进》这些小朋友,又做教人皱眉的事了。昨天看到《前进广场》第二期,把我的文章——《他们的恭维是我们的耻辱》——偷偷删改如下:

        国民党不是政治学上的一个政党,反倒是民族学上、人类学上的一个典型内婚制的大家族,一个靠裙带关系串连起来的有刀有枪有镇暴车的大家族。

        我的原稿明明是“一个靠生殖器串连起来的有刀有枪有镇暴车的大家族”,他们却硬割掉我的硬梆梆的“生殖器”,而改成软扒扒的“裙带关系”,这种偷天换日,是违背当初约稿的协议的。我本想一怒而“罢工”,继而又想:一、在这岛上“罢工”,是国民党不准的,按照“戒严法”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三款:“对于人民罢市、罢工、罢课及其他罢业,得禁止及强制其回复原状”。可见“罢工”是违反“戒严法”的,不是好玩的;二、丘垂亮最近发表文章说:“李敖的文采没有一个人不崇拜,但是他的专制独裁的性格,恐怕连林正杰也不能忍受。”此番我若一怒而去,海外学人也者,必然又会说我“专制独裁”了林正杰。所以,我决定还是按住性子继续“帝国主义”下去,虽然这种种“帝国主义”,已经“日薄崦嵫”;和在香港的大英帝国一模一样。

        虽然如此,我想我还是要表示一点抗议,我决定改变一下写作的方式,我决定暂时不写“重头文章”给《前进》了,我决定改写一点杂感性的东西。这种在我内心里“降低关系”(wr)的“惩罚”,也许《前进》小朋友根本感觉不出来(告诉你:他们常常是很粗心的),甚至认为改成杂感也不错。但是不论他们有否感觉或警觉,我决心要“惩罚”一下了。

        一、为什么不用“生殖器”?

        《前进》小朋友偷偷删改“生殖器”为“裙带关系”,其中一个原因是中了“性禁忌”的毒,这种中毒的特色,是一种“反对'性'的()现象。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反对…性”的现象,至少在表面上占了上风,所以规律、约束,乃至压抑“性”的理论与事实,总是层出不穷。而经典、当局、理学、教条、迷信、教育、舆论等所层层使出来的劲儿,大多是在“解淫剂”(pr)上面下功夫,在这种层?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中国性研究 第5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