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
作者:魏楚豫
内容简介:
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有些人是我们忘记不了的,正如那些值得回味一生的电影——当影院中灯光骤熄,帷幕拉开,仿佛就是梦的开始。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与故事,那些在光影中既模糊又清晰的容颜与身影,那些具有穿透心灵力量的对白与歌声,是你的,也是我的,越远了越近,越久了越真……
正文
第一章
一、西线无战事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早期有声片中的扛鼎之作
有力地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蒙在战争头上的“神圣”面纱,表现了极为鲜明的反战主题
1930年出品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卢·艾尔斯约翰·雷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在一九六二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十四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给人类带来永久伤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小记者雷马克打算开始写一部他自大战结束以来就一直在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他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结果仅用了6个星期,小说就完成了,可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多,因为许多出版社都不愿出版这部作品。后来,总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小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第一年竟销售了120万册,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文本,总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雷马克也因此由一个无名的小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看中了小说的主题,将《西线无战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在《西线无战事》中,导演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写实的风格把战火、阵地、冲锋、肉搏,以及残酷恐怖、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
——前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谢尔盖·爱森斯坦
《西线无战事》是最早采用混合录音的有声片,导演迈尔斯通很善于运用声音,他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带上,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有些镜头,如保尔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被誉为经典之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备了无声片的动感,又拥有了有声片丰富的表现力。我们甚至认为,永久消灭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西线无战事》在各国每年公映一遍。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肖恩·索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