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千疮,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在竞技场旁边是君士坦丁凯旋门,上面雕刻着各种雕像和铭文,兴建凯旋门的目的是为了庆祝古罗马对外作战的胜利。当将军得胜归来,罗马行政长官和长老院的议员在前面带队,后面有号手和锁着铁链的战俘,他们沿着圣道,直奔神殿。市民们站在圣道两侧高呼口号,对胜利者表示欢迎。离威尼斯广场不远的古罗马集会场是古罗马的政治活动场所,市民们常到这里来看古罗马政府公布的告示、听对犯人的审判,或者聚集在这里讨论和交换对时政的见解。
漫步在广场上——这里曾是电影《罗马假日》的一个场景,傍晚的霞光洒落在一级级的石阶上,仿佛又回到了影片中安妮公主在这里游玩的情景。如果你不介意,花2000意大利里拉向小贩买一个冰淇淋,悠闲地坐在石阶上,一边品尝一边欣赏着广场上的景色,体验一下安妮公主在这里与男主角相识相爱的爱情故事,你不觉得爱的无私、神圣、崇高和伟大吗?(浩丁)
《罗马假日》中爱情停止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东西堪称永恒,电影《罗马假日》就是其中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数以亿计不同种族、国籍和年龄的观众,被银幕上大不列颠公主安妮和美国记者乔·布莱德里的爱情深深打动——尽管他们的邂逅只持续了短短24小时。
爱情电影最大的悖论是:爱情没有模式,但爱情片却必须有套路。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大量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从一块银幕被复制到另一块银幕。然而《罗马假日》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一部糅合了悲剧与喜剧的全部要素,却又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影片。他们的相逢喜而不俗,他们的离别哀而不伤,增之一分减之一毫都会过火。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威廉·惠勒属于那种不出世的天才,他用一种很有节制的笔触,令这段爱情逐渐走上高潮,然后就让它停留在最美的一个点上。
上世纪70年代,曾经有人想拍摄《罗马假日》的续集,让两位主人公的后代来接续他们的情缘,但最终没有成功——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自那个点后,一切美丽都会不可阻挡地消逝。相爱的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却永远相望而不能相见,这是“刻骨铭心”4个字的最好注解。
《罗马假日》是方形银幕时代的最后一场繁华,奥黛丽·赫本则是神殿中的最后一尊神像。从那个1953年爱情停止的地方开始,好莱坞由神话时期进入英雄时期,直到大约20年后,它又被现实主义的人间所取代。
有意思的是,从《罗马假日》大约再往前追溯另一个20年,1934年,正是开创了这个神话时期的《一夜风流》公映的那一年。对比这两部喜剧风格的影片,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基本剧情上有着惊人的巧合。都是富家女简装出逃,都是半途偶遇英俊的青年记者,都是爱情与身份选择两难——惟一的差别或许只有结局,《一夜风流》收于团圆而《罗马假日》止于哀怨。就在这一喜一悲之间,跨越了整整一个时代。
今天,好莱坞的主流不知又经历了几轮更替,《罗马假日》的繁华更已经是50年前的历史。21世纪的人们又能留下点什么东西让半个世纪后的人们去凭吊?(王崴)
《一夜风流》改编自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描述富豪千金艾丽因迷恋一名飞行员但遭父亲反对愤而离家,搭长途巴士赴纽约途中遇上失业记者彼得,两人因争夺座位而结识。彼得发现报上登有艾丽父亲的悬赏启示,因此对她多方照顾,却不料这趟甘苦与共的旅程最终使两人坠入爱河……
全片格调简洁明快,单一的剧情铺陈却在两位男女主角鲜活、爽朗的表演下显得丰富有趣,同时它是奥斯卡史上第一部囊括了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及女主角5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此纪录保持了足足40年。
由著名影星朱丽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联袂主演的影片《诺丁山》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喜剧,“一个普通人与一个名人不可思议地相遇、相爱,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这是影片的切入点。朱丽娅·罗伯茨在片中饰演一位著名的明星,而休·格兰特只是一家旅游书店的老板,由于两人生活背景和环境的巨大差异,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别人都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之间还会发生感情纠葛,但就当他们偶遇在诺丁山附近之时,故事发生了……一切就如同影片的宣传语所说的那样——“缘分总是有些突然,爱情让人迫不及待”。
十、后窗
希区柯克悬疑影片的经典之作
充分体现了希区柯克影片在艺术性和娱乐性上的高要求
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54年出品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格蕾丝·凯莉
好莱坞悬疑片的代表作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一些名字,一些象征着成功、精彩、受欢迎和财源滚滚的名字,在今天,这个名字是乔治·卢卡斯,是斯皮尔伯格,而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这个名字就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