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故事也许具有某些幽默感:理发师卡洛和妻子多明尼克在巴黎离婚,卡洛的财产被剥夺一空,为了回到故乡波兰,他不得不在地铁里行乞、卖艺,终于被好心的同胞米高拉藏在皮箱里偷渡回国。回到故乡后,卡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发了财,于是用自己的假死亡骗来了前妻,并把她送进了监狱。
《红》可谓是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美丽纯洁的女模特瓦伦提娜开车无意间撞伤了退休老法官的狗,从而走进了法官冷漠孤独的世界。法官早年感情受挫,于是他便以偷听别人的电话来证明人世间充满了欺骗和不信任。瓦伦提娜的介入让法官看见了世界的纯洁和光明,于是他幡然醒悟,重回真实世界。《红》是基斯洛夫斯基的封箱之作,也是最具他独特的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一部。
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经典名画,是可以反复观看、思索玩味的,它们吸引人不断深入再深入,进入再进入,去一同体验和经历主人公爱情理想的被毁、精神的阴郁,从而深沉地不断地对人生,以及对人性进行思索、探究并产生对真、对美、对爱和对光明的盼望。
二十二、悲情城市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以同情的观点捕捉都会里的浮世风景,浸淫着曾被埋没的悸动和痛楚
以悲天悯人的基调展现着一部最完整的台湾史
1989年出品
导演:侯孝贤
主演:梁朝伟辛树芬陈松勇
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第二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道精神奖
侯孝贤是当今台湾影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影片一贯与台湾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着力为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及心境塑像。《悲情城市》被看做是他最为成功的一部绝作和最为成熟的一部台湾史。
《悲情城市》以顾名思义的字面意义解释,重在表达一种氛围和情绪。在这座城市里,各色各样的人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角色,这一切像极我们所必然依附的人文环境社会、历史和时代,人物牢牢地嵌在越来越压抑的空间里做戏,艰难而又坚韧,说不出来的可悲和可敬。
《悲情城市》一共出现了6种语言:台语、粤语、国语、日语、上海话、客家话。这些五花八门的语言,各种腔调混杂着、交织着、冲突着、辉映着,勾勒出那个年代小岛特有的一种人文风貌。看上去荒诞不经,可一闪眼,便显出了悲剧性和严肃性。
《悲情城市》的创作灵感最早是来自一首名为《港都夜雨》的歌曲里的萨克斯风节奏,“当时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艳情、浪漫,带点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来。”(侯孝贤语)
(《悲情城市》)是以“自然法则”出入,是以知识分子展现为现象,描述“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由此反观回去,孝贤的电影美学其实一向如此……
——著名作家阿城
《悲情城市》借着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将一个地方大家族的兴衰事迹挥洒成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全片在多线叙事、众多人物关系的网脉中,不带乖张暴戾地诉说着历史。
——《中国青年报》
我真的敬佩侯孝贤的影片自《悲情城市》起凸显的历史厚重,因为他使人看一遍就是一胸襟的味道。侯孝贤书写着自己的影像版的台湾史,而我们则是看过之后便有了一种更关乎自己的悲情。
——影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