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冠亚军的决赛,由阿根廷队对阵荷兰队。当时,众人中家境最好的是何秋霖,他家有一台上海飞跃牌的九吋黑白电视机。于是,毕自强、廖明超、刘云峰三人一块往何秋霖家里凑,这“四豪杰”几乎是捧着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看完了那届世界杯的足球决赛。阿根廷队和荷兰队以无以伦比的球技表演,让四人看得目不转睛,心潮激荡。最终的结果,阿根廷队以三比一胜荷兰队,从而赢得桂冠。阿根廷队的肯佩斯那两粒精彩的入球让他们叹为观止,瞠目结舌。绿茵场上的肯佩斯也成为了这四个年轻人当时心中的英雄和偶像。
实际上,学校的足球场早已成为一块缺失草坪的烂泥地。两边的足球门框上根本没有丝网,而那木制的门框架也在日晒雨淋中暴露出许多斑驳与腐朽。其中有一边的门框架已经歪歪扭扭,似乎根本站立不住一碰就会倒下来的模样。每天下午放学,各年级爱好踢足球的男同学,大都会自觉地来到足球场上凑数,一帮人先用几个足球冲着球门瞎踢一通。不一会儿,肯定会有人出来吹哨子组织大家,随后挑出两边的主帅,再由这两个主帅轮流点名要人,俗称“分边”。今天,这场足球赛的两边主帅,一个是毕自强,一个是刘云峰。吹哨的裁判抛出硬币,结果是刘云峰胜出,可以由他先点名要人。刘云峰先要了廖明超,有个好守门员可以保证大门不失。毕自强要了何秋霖,他可是个“进球大王”。两个主帅我点一个,你指一个,很快就把愿意踢球的人都“瓜分”完毕。最后,毕自强这边还少一个人。怎么办?毕自强抬起头朝远处望去,正巧瞧见叶丛文在场边的一颗相思树下踱步背书。于是,他手往那儿一指:“就他了!”
“哈,‘四眼’会踢球吗?”刘云峰心里暗自好笑,冲着毕自强晃着三个手指,说道:“呵,今天非要灌你们一个三比零。”
“去,你少吹牛。”毕自强挺胸叉腰,不客气地回敬刘云峰,说道:“哈,有本事就使出来好了。”
“哼,等着瞧。”
两边主帅各自归队。叶丛文被毕自强带哄连劝,强拉硬拖地来到球门框前,交待他要守好球门。哨子一响,足球赛开始了。叶丛文欲说干不了这差使,却见毕自强已经冲到前面去了。整场比赛双方都踢得勇猛凶悍。叶丛文抖擞精神,充当了一次冒牌守门员,手忙脚乱地挡住了好几个必进的险球。最终,这场赛事双方二比二踢平,叶丛文为自己的队员们下了汗马功劳。
“呵,四眼,”比赛结束后,一身汗水的毕自强缓步来到叶丛文跟前,夸奖地说道:“守门表现不错嘛!”
“老毕,我上你的当了。”叶丛文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皱着眉头,指着自己脸上右边的镜框,诉苦道:“你看,镜片都碎了。”
此刻,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足球场上的同学们纷纷散去,毕自强和叶丛文还坐在球门框前的泥地上休息。整个中学时代,这是叶丛文唯一参加过的一场足球比赛,也是毕自强结束高中时代的最后一次踢球。高考的日子,已近在咫尺。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是高考的“冲刺”阶段,学子们只有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去复习功课了。
“我说,明天就要进入总复习了,”叶丛文用衣角擦着眼镜上的另一只镜片,问道:“你有什么想法呀。”
“自古华山一条路,”毕自强手扶着门框从地上站起来,伸直了腰,昂然地说道:“我早就想好了,非考上大学不可!”
“嗯,我也是,”叶丛文起身在毕自强面前把右手握成拳头,说道:“要相信自己,才能超常发挥。老毕,我们一起努力!”
当年的高考就像是一堵厚厚的墙。一旦撞倒它,你的面前就会展现出一片光明前途,你的人生就能走上一个平坦的大道。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自己未来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少学生对此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毕自强和叶丛文就是这其中的两个人。
八月下旬的一天,高考发榜了。
此时,学校还在放暑假,校园里来往的行人并不太多,只是每天都有一些毕业班的学生单个或结伴前来看发榜的名单。学校里的宣传栏贴出了大红喜报,上面公布了这年考上大学、中专的上榜名单。理科类有四人考上大学、九人考上中专。文科类三人考上大学,四人考上中专。文科类考上大学的三名是:
廖明超,省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叶丛文,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吴燕玲,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科类考上中专的四名是:
何秋霖,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刘云锋,省人民警察学校。
魏振国,省银行学校。
黄月萍,省商业学校。
毕自强以五分之差没有上本科录取线,因一心想上大学而没有报考中专,故而名落孙山。
第二章学徒生涯(之一)
一九八零年,初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