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以后,毕自强与韦富贵的聊天,似乎变得有某种确定的目的。只要一有空闲,毕自强就会虚心地向韦富贵请教一些为人处世的问题,并抓住自己不甚明了的地方引发他继续讨论下去,从而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毕自强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韦富贵实际上把自己诸多的思想意识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注入了他的血液中。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童年、少年、青年阶段与其所处的境、所接触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其自身思想意识中的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正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牢狱中,毕自强从韦富贵身上所学到的东西,远比他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多得多。换一句话说,韦富贵在牢狱中那种为改善生存环境和加强人际关系的诸多行事办法,以及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精于处世,攻于谋略”的行为方式,也已深深地扎根于毕自强的潜意识当中,从而影响着毕自强的不断趋于“成熟”和“老练”。
这天晚饭后,毕自强又向满腹经纶的韦富贵虚心探究着“观相识人”的门道,两人坐在那儿闲聊了起来。
“俗话说:算命靠耳,相面凭眼。”在这无所作为的牢狱里,提到自己的那点看家本事,韦富贵便又来了精神气,说道:“算命,是从‘八字’上推测一个人的富贵贫贱;相面,则是根据人的五官、气色、骨骼、纹理来断定人的荣枯得失。”
“从一个人的面貌、五官上来断定人有休咎、祸福和命运,”毕自强略有所思后,不禁地问道:“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比如说,一个瓜的好、坏、生、熟、苦、甜,看看它的形状与色泽就知道了;一匹马的力气大小,走得快慢,看看它各个部位是否匀称,毛色、神态与气息如何,就知道它是良骥,还是驽骀了。大凡高明的相命先生,能从你的相貌、气色、风度、言谈、举止、衣着,一眼就能瞧出你的职业和其它的情况。当然了,这种识人入木三分的眼力,需要有生活阅历,需要见多识广,才能历练出来。”
还别不服气,韦富贵真是个“铁嘴钢牙”,说起话来总是那么有板有眼,有根有据。
第十章醍醐灌顶(之三)
“呵,那你再说说,”毕自强抓住韦富贵的话题顺势而下,继续问道:“相面识人究竟有哪些依据呢?”
“据说,我国最早的星相家是周朝一个名叫叔服的官吏。春秋时期,晋国的姑布子卿,战国时期梁国的唐举,都是有名的‘相士’和‘星相家’。汉代以后,有人把这些相面的经验编纂成书,如《麻衣相法》、《柳庄相法》,清代又出现了《相理衡真》等等,相面识人术这才得以流传下来了,至到今天。”
韦富贵犹如一个饱学之士,谈古论今,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相面先生是根据相书上的‘脸型’、‘宫格’、‘纹路’等等来说命的。‘脸型’是怎么回事呢?”韦富贵习惯地扳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一五一十地说道:“就是把人的脸型按长相划分为:‘由’、‘甲’、‘申’、‘田’、‘同’、‘王’‘圆’、‘目’、‘用’、‘风’这十种字图的脸型。”
韦富贵在毕自强面前用手指比划着这十种脸形的图样,然后逐个作了一番解释。
“原来如此。”毕自强越听越觉得有滋味了,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什么是‘宫格’呢?”
“宫格,就是把人的面部划分成‘十二宫’、‘十三部’。”韦富贵说到得意处,不禁摇头晃脑起来,口若悬河地说道:“所谓的‘十二宫’,就是依据脸的各部位分为:印堂为‘命宫’,鼻为‘财帛宫’,眉为‘兄弟宫’,眼为‘田宅宫’,泪堂为‘男女宫’,地阁为‘奴仆宫’,奸门为‘妻妾宫’,山根为“疾厄宫”,天仓为‘迁移宫’,中正为‘官禄宫’,仓库为‘福德宫’,二角为‘父母宫’,共十二个区域。所谓‘十三部’就是把人的脸型划分为天中、天庭、中正、司空、印堂、山根、年上、寿上、准头、人中、正口、承浆、地阁等十三个部位。此外,相书还在脸上详细分出了一百二十个小部位来说运气。”
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说法,完全体现出韦富贵对识人看相知识博闻强记的功夫。
“哗,这么多的说法呀,”毕自强听得脑袋都有些眩晕了,问道:“那不是要一个一个都记住才行吗?”
“那是当然喽。不仅如此,有的算命先生还要在脸上排八卦,立干支,分出三停、三才、五官、五星、五岳、六府、六曜等等,这可都要一一地记住才行的喽。”
“给人论相说命,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当然有喽,给人看相说命的江湖相士有‘观、听、套、问、蒙、机、定’七字口诀,还有十二字‘真言’,这就是:解忧愁、消逆志、捧高兴、定人心。”
毕自强把左手掌伸出来,笑着对韦富贵说道:“要不,你也给我看看手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