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丛文和孙玉洁一下子没了来时的好心情,两人很快就离开了动物园,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回到市内,他俩专程来到新华街摄影器材专卖店,按照相机的型号询问了一番,得知其价格是一百六十八元。得,这笔钱已将近叶丛文三个月的工资收入了。
叶丛文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这款照相机的样品,竟一时无语。随后,他拉着孙玉洁走出了摄影器材专买店。
“反正都是要赔给别人的,”孙玉洁见他面露为难之色,疑惑地问道:“干吗又不买啦?”
“我手上的钱不够。”叶丛文郁闷地说道。
“差多少呢?”孙玉洁诚心帮他解决这个难题,说道:“我身上还带了一百多块钱。”
“我不能花你的钱,”叶丛文不由地停下脚步,扭头看着她,说道:“你放心吧,这事我会解决的。”
“什么你的我的,”孙玉洁不太高兴了,撅着嘴儿,责怪地说道:“分得那么清楚干吗?”
“好了好了,我说错话了。”叶丛文见她如此替自己着想,心里顿时轻松多了,于是笑着说道:“呵,你就别操这份心了。走吧。”
下午,叶丛文领着孙玉洁回到自己父母的家。
“玉洁来了,”母亲曾颖从厨房里出来,面露喜悦之色,说道:“来,快坐。”
曾颖欢喜地拉着孙玉洁的手,让她坐在沙发上,十分亲热地和她闲聊了起来。
“妈,爸呢?”叶丛文倒了一杯凉开水喝了,说道:“我饿了。”
“你爸在书房里。我正煲汤呢。好啦,马上就开饭了。”曾颖招手让叶丛文过来坐下,心直口快地说道:“上午,我和你爸帮你买了一台彩电回来。”
“给我的买?”叶丛文有些惊诧地问道。
其实,父母家里的客厅橱柜上,摆着的也不过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
“是给你们结婚准备的,放在你爸的书房里还没开箱呢。”曾颖解释了一番,对儿子问道:“你告诉我,你们俩打算什么时候去登记要房子呀?”
“哦,争取在年底以前吧。”叶丛文不肯定地答道。
原来,最近报社得了几张购买彩电的票证,时任副总编的叶英明分到了一张票。彩电,当时在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是紧缺的高档消费品。虽然彩电的价格相当昂贵,但得能到一张票已属不易了。为此,叶丛文的父母反复商量后,终于决定为儿子的婚事做出牺牲,慷慨地拿出了他们多年来的全部积蓄,购买了这么一台国产彩电。一九八八年,在社会上是消费品涨价的高潮之际,如南京电视机厂出产的这款十八寸熊猫牌彩色电视机,每台机子的价格竟在二千六百多元。而在三个月前,这种款式的电视机也只还在两千元上下波动呢。
“唉,这年头,工资还没长呢,”叶丛文问了一下彩电的价钱,无奈地摇晃着脑袋,叹息地说道:“物价倒是飞了起来。”电子
第二十五章弃文从商(三)
一九八八年开始,全国物价飞涨已是一个敏感的民生问题了。一九八七年全国物价总指数上涨了百分之七点三,而到了一九八八上半年更是大幅度上涨,到了七月份已冲到百分之十九大关。随之,社会上又公布了价格改革方案。于是乎,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恐慌,出现多年少见的全国性抢购商品和大量提取储蓄存款的风潮。
晚餐开始,孙玉洁和叶丛文一家人围桌而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