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大局,明昊忍了,想到姐姐,他感动。回到皇宫,见到父皇母妃,强烈的幸福感让他眼眶发热。他终于明白父皇曾经说过的话,他们给他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就连姐姐也不曾有过……
此次出征大获全胜,所有将士均有丰厚的赏赐,阵亡士兵的抚恤金也比以前多很多。原靖宇下令皇陵前面为所有阵亡将士立功德碑,享受皇家拜祭。因此,虽然此战也死了不少人(十二万人出征,回来的不足五万),民间却传颂着太子和公主的英勇,百姓对强大的宇朝充满了信心,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紧接着,准备了两年的裁军正式启动,姜云飞调到兵部,作为兵部尚书的接班人培养。齐澈调到吏部,隐隐地也是岑远志的接班人。皇帝又将以前的老臣调回京城,郭俊杰、孟东旭、展兴灏等人之前镇守一方,如今都回荣阳养老。
十一月,皇帝就布置了明年的安排。
明年,裁军继续进行。皇帝的意思是加快进度,尽快将多余的兵力放回乡去,如今各地都缺少劳动力。
明年将进行宇朝第一次科考。三月乡试,九月会试。(注:因为情节需要,又是架空背景,这里跟明清时候的科考时间不一致。)
明年将进行宇朝的第二次选秀。五月,各地将复选名册上报礼部,十月在宫中复选。皇帝明确指出,此次选秀主要是为太子选妃。
这道旨意一出,整个朝廷都沸腾了。
皇上开科取士,意味着很多官员会被替代,意味着主考官炙手可热,想要搞小动作的也开始活动了。
皇上要为太子选妃,朝中大臣的适龄女子都参选了。皇帝的几个心腹大臣隐隐猜到皇帝是想要退位了,不禁都有些感叹。皇上还很年轻啊,为什么要急着退位呢?历朝历代,哪有当皇帝当腻烦了的皇帝?现在也没有人反对皇上专宠皇贵妃了,太子又分担了大部分政务,皇上已经很清闲了,他究竟想做什么呢?
简皇后却一听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想到皇上就要带着那个女人出宫游玩,从此自由自在名正言顺地牵手,她的心就隐隐作痛。曾经中断的计划,要不要继续呢?
第十二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元嘉八年春,宇朝的科考正式拉开帷幕,皇帝在朝中选派了八名特使去各地巡查,以防营私舞弊。一心想出宫了解民情的太子殿下也被派往南方,不过却是微服私访。皇帝让他自己选随从人员,另外安排了八名护卫,皇贵妃也不太放心他单独出去,特意让菁菁跟着他一起去。菁菁的武功虽不是很好,医术确是不错的,又是女孩子,更细致一些。
明昊想了想,带上了冯俊思和易建业两个年轻人。冯俊思八面玲珑,乃是上好的谋士之才,有他一路打点,于公于私都会少很多麻烦。易建业虽然年轻,然而出身名门,自幼熟读兵书,心中也是有些丘壑的。他正愁报国无门,这也是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当然还有一点,易建业是他的姐夫,又是嫡亲的表兄,虽然母亲与舅舅不合,但打断骨肉连着筋,他身上也留着一半易氏的血脉,自家人总要给机会的。这么多年来,父皇始终不肯给表哥机会,多半也是怕母妃不高兴,另一方面也是想将表哥留给自己用吧!
去年的草原之战,几位领军的将领都晋了一级,除了姜云飞和凤轻尘,其余几人都封了正二品的定国将军。特别是锦鸿表哥,今年不过才三十岁,就已经做到了正二品,又身居要职,怎不让人眼红?如今朝廷正在裁军,易氏首当其冲,大有江河日下之感,整个家族就只有易锦鸿一人圣眷隆重。舅舅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忧心的。
而明昊现在需要的正是收买人心。他心里明白,父皇是想尽快退位带母妃出宫逍遥,可是自己毕竟太年轻,未必能压得住那些跟随父皇一起打天下的老臣,所以父皇才让他领兵去草原,又让他去江南巡查科考,不就是希望他赢得更多的民望,发掘更多的人才收作心腹么?父皇以前一直不冷不热地将舅舅晾起来,不就是为自己收复易氏铺路么?
姜云飞虽然此次出战只封了一个正三品的国威将军,却调到兵部受到重用,羡煞了一干同僚。但人家是驸马,能力又的确出众,众人再妒忌也无话可说。
最诡异的是凤轻尘,他原来是封的太子太保,可是一直都跟着永昭公主,这次得胜回朝皇帝依旧没有封他实职,却是所有将领中唯一封侯一个。皇上封他为安乐侯,食邑两千户,还御赐侯府一座,目前正在修缮中。
虽然朝中议论纷纷,可凤轻尘本人依旧如往常一般冷漠低调,只有明白内情的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为永昭公主出嫁做准备。今年永昭公主就十八岁了,再不嫁都成老姑娘了。
明昊想起姐姐,也忍不住感叹,像姐姐那样独立而强势的女子,一般的少年确实配不上她!死了一个赫利可汗,或许也只有凤轻尘能降得住她。只是,他们心中真的就没有隔阂么?母妃、父皇、凤轻尘和姐姐自己,他们真的能抛开一切,不管不顾朝中的议论么?毕竟姐姐是凤轻尘一手带大的啊!
—————————————————————————————————
明昊去了江南,明晖自然要帮着父亲处理朝政,干脆又搬回宫里面住了,留下凤轻尘依旧暂住在东宫。
闲来无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