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2 / 3)

+A -A

        “你调查过我?”林筱秋很诧异沈琛的这种行为。

        “筱秋,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关心你,关心你的生活。”沈琛解释。

        “谢谢,我的生活不需要你来关心,我们的房子是小,我们的生活条件是不够优越,可是我们在自己的家里住着,心里很舒服很踏实。沈琛,我不会要你的房子,也不会要你的任何东西,我希望你多去关心自己的生活,不要老打扰别人。”

        “筱秋,你真的爱他吗?你们在一起真的心有灵犀吗?你看的那些书,写的那些文,他都懂得吗?”沈琛见过于大志,他一看就知道于大志和林筱秋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人,他不可能懂得欣赏林筱秋。

        “这是我们的事情,用不到你来管,你还是关心你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吧。”林筱秋已经觉得有些生气了,她觉得沈琛没有资格来对她的生活评头论足。

        “我没有孩子,我离婚了,我的前妻去了澳洲。”沈琛说,“我和她之间,怎么都做不到相爱。”

        他和前妻结婚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事业,却与前妻离婚了,林筱秋觉得,沈琛太自私了,可是这些,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了。她说:“我真的要挂了。”说罢,不等他回答,就兀自挂掉了电话。

        作者题外话:预祝大家元旦愉快。小说上传分享

        104去哪儿过年

        104去哪儿过年

        林筱秋挂了电话,发现自己正站在储藏室里,她一时想不起自己是下楼来干什么了。她愣了半天神,又四处看看,才想起是婆婆让她到储藏室来拿大米的。她急忙拿起储藏室的半袋大米上了楼。

        婆婆一脸不高兴,“拿个大米怎么这么长时间?你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的,你朋友的事情怎么就这么让你动心思呀?”

        相处的时间越长,婆婆说话就越不委婉,她可能也看出林筱秋是个不轻易动气的人,所以说话格外无所顾忌。

        林筱秋看看自己提上来的半袋大米,说:“家里的大米就剩这么多了,不行再买一些吧?”

        “买什么呀?”婆婆说,“马上就到年关了,我记得往年过年的时候,你和大志的单位都发大米的,以前一到过年你们就往老家送大米,说是根本吃不了。今年我们在这儿住,你们就把吃不了的大米给翠萍送去吧。”大志妈凡事总是想到女儿,她又说:“还有,我们今年还回老家过年,我跟翠萍说好了,让她提前拿过些碳去,我们的炉子是现成的,生上火家里就能暖和了。”

        自从结婚之后,每到过年,林筱秋都要跟着于大志回老家。虽说于大志在中海是个普通工人,可是在公婆心目中,儿子是城里人,是在城市里干大事业的人,过年过节领着很有文化的城里媳妇回家去,那是给他们老于家增光添彩,那就是光宗耀祖。所以,每次离过年还有好长时间,婆婆就开始催他们回老家。即使是刚生了悦悦的那一年,天又特别冷,林筱秋也还是在婆婆的再三要求下,跟着于大志、带着孩子回去住了三天。

        林筱秋今年实在不想回去了。老家条件好坏先不论,她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和自己妈妈一起过过年。爸爸去世多年,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多么冷清呀。虽说每次妈妈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婆家是农村的,特别看重年呀节的,你这做儿媳妇的怎么能不随着老人的心愿回去呢?我一个在家挺好,我清净惯了。”可是筱秋知道,妈妈过年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异常难过的,有一次她在婆家给妈打过电话去,妈妈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哽咽。林筱秋一直想,今年公公婆婆都过来了,她和于大志终于不用再回老家了,他们可以把妈妈也接过来一起过年了。所以婆婆这么一说,她马上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妈,我觉得你和爸都在这儿,咱们就别回去过年了。”

        婆婆马上说道:“那怎么行呢?让人家街坊邻居看见咱家大过年的关着门,以为咱们老于家没人了呢。咱们老于家在村里那可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也得一家人回村风风光光地过个年。”

        “可是,妈,我结婚这么多年,每逢过年都是跟大志回老家,我妈一个人在这里挺冷清的,我想今年和她一起过个年。”林筱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婆婆笑了:“这怎么行呢?哪有嫁出去的女儿和娘家人一起过过年的,这可不合风俗。你姐嫁出去之后,也是一直在婆婆家过年,别看我们就住在一个村,她年初一也是不去我们那边的,她要回娘家,那怎么也要等到年初二。”婆婆是农村的,有些事情十分讲究,在她看来,风俗习惯是不能改变的。她又说:“秋呀,你的孝心可以理解,可是孝心归孝心,风俗是风俗,老祖宗的规矩,可不能随便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的幸福谁做主 第36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