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2 / 3)

+A -A

        看到他黄芪终于想起师妹为什么眼熟了,就是在食堂见过的娇小女孩,当时她还脑补假如这两人凑一对要垫几个台阶,没想到被她一语成谶,最后真的走到一起了。算不算她也有点功劳?

        阮静一早就定好了工作去向,毕业后留校任教。博士留校是个挺好的出路,方教授也问过黄芪的意思,但她一直没定。

        和小英约定的三年已经超期了,但是她并没有忘记。

        家里零零散散听来的消息,彪叔在兰陵市混得不错,已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了。小英一直在他手下,应该也不差。他们的根基在兰陵,如果她留校,隔着一千多公里,爸妈阻挠他们的理由岂不是又多了一条。

        下半年她一边慢条斯理地写着毕业论文,一边留意各种招聘信息。博士的就业出路确实很窄,兰陵市又是小地方,机会并不多。

        但也许真的是老天垂怜,某天她从实验室出来,看到橱窗里贴了个招聘启事,有几名即将毕业的博士同学也很感兴趣地在围观。过去一看,是一些新兴二三线城市的人才发展计划,吸引博士去地方上就业,条件非常优渥,有的直接就是副处级,有的给车给房给大笔安家费,薪水也很高。

        黄芪定睛一看,其中就有兰陵市环保局。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手一滑,六年过去了~

        、p3第2章

        初夏时黄芪因为面试回了一趟家;正好赶上枇杷成熟的季节。她回乡下爷爷家呆了两天;抱着枇杷树狠狠吃了个饱。

        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身体保养得好;仍然精神矍铄;开着中医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枇杷树长得枝繁叶茂;爷爷每年都撒很多种子养出小苗来送给邻居们栽种,院子里另外几棵小的也长得很高了。

        这几年夏天黄芪都没回过家,上一次吃家里的枇杷还是出国前,说起来爷爷就长叹:“要是知道你一出去就出这么多年,大学那会儿我就应该年年给你寄过去。最后还是小胤那孩子坐火车回来拿的,唉……”

        这件事大概让爷爷触动很深;他年纪大了愈发念旧重感情;家里也只有他一直支持黄芪。黄芪默默地啃着枇杷;爷爷又说:“你在国外那几年,小胤隔几个月来找我,一会儿说他干活伤了筋骨,一会儿说阴雨天手术伤口疼,让我给他看。大小伙子身体哪有什么毛病啊,有病也是相思病。反正我老人家也挺寂寞的,就跟他唠叨唠叨你往家里打电话说的那些事儿……最近一两年好像他们那个公司做大了很忙,好久没见他了。”

        黄芪不留神被枇杷核硌了一下牙:“爷爷,你上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去年过年吧,他还给我买了两瓶酒……不对,送酒好像是前年过年。那就是前年秋天?或者去年春天?”爷爷记性也不太好了,“反正很久了。上个月他回来弄房子的事,我正好被你爸接城里去了,也没碰上。”

        黄芪心里冒出一个不详的念头:说好的三年之约,结果她没跟小英说一声就读博了,还一读就读了六年,小英不会等不及变心了吧?不然为什么前几年还经常来找爷爷,后来就整年不见人了呢?小英今年也二十八了,虚岁就是二十九,在家乡这边真的算很大龄了呢……

        呸呸呸乌鸦嘴,小英才不是那样的人,少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在心里默默唾弃自己。

        黄芪揣了几颗枇杷出门,看到河对岸小英家的旧房子已经拆掉了,工人们正在搭脚手架造新房,爷爷说的房子的事就是指这个。

        黄芪走过去看了两圈,走过来一个工长模样的中年人,她上去搭讪:“师傅,这是给谁家造房子呢?”

        工长是本地人,知道镇上的旧事:“就是这家原来的人喽,姓沙的老板。”

        “沙老板?哪个沙老板?”

        工长回答:“当然是他家儿子,小沙老板,不然还能是吃枪子的那个吗?”

        黄芪听到“沙老板”这三个字被冠在小英头上还有点不适应:“这把旧房子拆了造新的,他们家的人还回来住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黄沙城 第5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