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对“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货卖一张皮”等等一些谚语都不陌生。这可是我们老祖先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要不。古代的达官贵人都好用绫罗绸缎、金银珠宝的来捯饬自己。
除了显摆爱美之外,就要数装扮了。毕竟人家是达官贵人嘛,肯定得把自己装扮的得像那么回事。要不然,多掉身份和面子!正因为如此,家奴和平头百姓就不能那么装扮。
因为你这是犯上。再说,也没那个资格去装扮。当然。很多时候也没那个能力。寺庙里的佛像菩萨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是高大尊贵的菩萨、佛像,个个都金光灿灿的。
当然,石雕的除外。说白了,其实这些装扮就是包装。可能我们老祖先们还没有多少包装的概念。不过,他们已经熟知这些道理,并且很熟练、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包装这个概念应该是近现代,特别是洋人、洋货的大量涌入。才逐渐进入我们祖辈的视线和脑海中。也就是说,这是个舶来的洋玩意儿。
不过,包装的实际实践应用却早已有之。尽管我们的老祖先没有像西洋人那样把包装这一实践应用形成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大量的普及应用。
但是,我们老祖先的智慧也是不容我们小觑的。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践应用包装了。特别是酒类、家具等。但遗憾的是,这些还是让西方人给兴起来了。
包装的流行,是从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后才开始的。那么它在中国的普及还得从解放后,甚至是开放后说起。随着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
包装工艺不仅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还日益时尚流行,甚至已经可以是现代工艺文化的代表。特别是一些很有文化底蕴、很有特色的包装。
但遗憾的是,好景不多。很多时候,包装成了炫耀、忽悠的工具。如果说炫耀、撑门面、好面子只是一种肤浅的陋习。那倒还可以原谅。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就是面子文化。
只不过,这种文化糟粕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抓住了很多人好面子的心里。从而巧妙利用这些抬高和推销自己的商品。那么忽悠就是缺德和犯罪了。
缺德自然说的是很多时候的忽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等等。反正就是抓住了很多人好面子、爱炫耀、讲排场、认包装等一些心理。
然后他们就毫不客气的打起了包装的注意。常用的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新包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产品新品上市。从外表上看,也确实是新包装。
但很多时候,都是新瓶装旧酒。里面该是什么就还是什么。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商家。没办法。很多人就认这个。喜新厌旧也是很多人的一大陋习和嗜好啊!
再加上很多商家的大忽悠,什么高科技啊、纯天然啊、真正绿色啊等等。凡是能让人心花怒放的掏腰包的词都上了包装。不过,这忽悠也是有讲究的。
为什么很多厂家都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方法来忽悠,不仅让很多人能够睁只眼、闭只眼的接受,而且还不会出什么事。问题就是人家水平高啊。
潜心研究消费者的心里和法律道德底线。既能把新意、时尚、品味、档次、安全等包装做的是美轮美奂、眼前一亮,甚至还能做的金碧辉煌。
但人家再怎么忽悠,始终都不逾越法律和公德的底线。这就是高明的包装忽悠。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手段高明了,我们就要吹捧和宣扬这些。
141、华而不实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该批驳拒绝的,还是要批驳拒绝,不能被他们的忽悠拉下水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了。只不过相比之下。
很多愚蠢的包装忽悠,在被人们所嗤之以鼻的时候,就锒铛入狱了。常见的愚蠢包装忽悠无非就是:造假高仿、侵权标榜;甚至是一些坑蒙拐骗了。
这些人的拙劣手段就愚蠢的有些可笑了。当然,不排除在暴利的驱使下,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结果,往往是他们真的就走险入狱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些鼠目寸光、愚昧之极的包装忽悠手段。最高明的就是在谙熟顾客心理和法律道德底线的时候,往往都会打着高端品牌、国际时尚、贵宾精装的包装忽悠。
说到这些,他们的包装忽悠手段可就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这不,陈军的公司采购了一些中外合资的化妆品样品。陈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