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阙词,刻在一块墓碑上,被后人发现。那个坟墓在北京的陶然亭北边,一堆荒烟蔓草里。当地人称它为“香冢”。这阙词到底是谁写的?就和这个墓一样成谜。一九三○年,清代著名工匠曹发达的后裔曹献瑞,迫于生计,把家藏的清朝各项工程样图,卖给北平图书馆与中法大学,在图卷中赫然发现“香妃陵工图说”,详记奉旨设计年月。后来奉太后之命停止,而未曾动工。核对图中所画的陵址,正是“香冢”的地址。这件事留给后人无尽的迷恩。关于香妃,传言更多。有人写下“四十五言铭古冢,埋香瘗恨总模糊”的句子。对香妃的故事,有种种的揣测。总之,在“史不载”的情况下,香妃是个谜。但是,在我们的故事里,“是耶非耶?化为蝴蝶”的来龙去脉,却是如此这般的。
后话不提,回到我们的故事里。
乾隆很安静,漱芳斋也就很安静。大家静静的等待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表示含香和蒙丹就越走越远,越来越安全了。算算时间,柳青柳红也该回来了。
宫里各处都很安静,但是,会宾楼并不安静。
这晚,会宾楼来了十几个短打装扮,眼神锐利的精壮汉子,他们聚集在一桌。对会宾楼的每个客人打量注视着。带头的一个,身穿灰色衣裳,走路脚不沾尘,一看就是个武功高手。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御花园和尔康交过手的那个太监。他的名字叫巴朗,是皇后的亲信。
箫剑坐在他自己的位子上喝酒,桌上放着他的箫和剑。他已经半醉,一面喝酒,一面摇头晃脑的念着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如今五事皆更变,箫剑江山诗酒茶!”
巴朗对同桌低语:
“那是个书呆子!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正说着,柳青、柳红送完蒙丹,回到了会宾楼。两人都是面有倦容,风尘仆仆,一看就知道赶了远路。巴朗和他的手下立即全神贯注,盯着两人。
箫剑看到柳青柳红走进来,立刻站起身。他满脸酒意,一手拿起他的箫和剑,另一手端着酒,歪歪倒倒的往外跑。一不小心,就撞在柳青身上,把一杯酒全部洒了。柳青莫名其妙的躲着,喊:
“哎……”
箫剑把握机会,立刻低声警告:
“有埋伏,快跑!”
柳红看到箫剑警告的眼光,立刻醒觉,低声喊:
“我们快退!”
柳青柳红转身就向外走。
那些汉子立刻跳起身来,飞身去拦截柳青柳红。巴朗大声喝问:
“站住!请问你们是不是柳青柳红?”
(bp;柳青一掌劈了过去: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关你们什么事?敢拦住我们的路?”
“柳青!柳红!”巴朗喊:“你们不要抵抗了!我们是官府里的人,奉旨带你们去刑部问话!赶快跟我们走!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柳红抽出腰间的鞭子,一鞭打向迎面的大汉。柳青也飞跃而起,拳打脚踢。那些大汉,就全部动手,刀枪长剑,各种武器纷纷出笼。桌子椅子,垮的垮,倒的倒。宾客们吓得抱头鼠窜,仓皇逃避。箫剑站在大厅里,大声的喊着:
“大家逃啊!前面都给他们堵死了,往后面跑!快啊……被砍一刀就没命了!逃啊……逃啊……”
宾客大乱,有的往前跑,有的往后跑,乱成一团。那些大汉,在宾客中窜来窜去,难免碍手碍脚。柳青柳红不敢恋战,不断把桌桌椅椅全部踹飞,以抵挡敌人。但见杯杯盘盘,汤汤水水,都飞向众大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