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其实很爱惜这些对秦王朝忠贞不渝的直谏者,为他们的死感到痛心,但话摆在那里了,想放下屠刀也没有台阶下呀,只好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绝不手软。
这就是王者的权威,威信的建立要靠许多人流血牺牲来奠基。
从嬴政九年九月一直杀到嬴政十年三月,前后被杀的有二十七人,尸积成堆,天下人议论纷纷,不仅议论嬴政的不孝,而且又给他冠上了残暴无道的头衔。这家丑还真不能外扬,否则迟早也要被外人的唾沫星子淹死。此刻,嬴政就好像被悬在半空,上也不是,下也不成,尴尬无比。
二十七人前赴而后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悲壮、惨烈无比,换来天下人的同情自然在情理之中。
李斯想想都感到后怕,幸亏当初毫不犹豫地回绝了相国,否则自己肯定是这二十七人中的一个,早已魂归天国了。
而隐藏在幕后的吕不韦和太后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官员们,个个都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除了表示同情和伤痛之外,也毫无办法。本以为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没有任何转机了。
51。重赏之下的勇夫2
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吕不韦万般无奈之际,一个人的及时出现救了他的急。
此人身材高大,年约四旬,满脸胡须,眉毛又黑又长,一双眼睛神采奕奕。他就是齐国人——茅焦。
茅焦是战国末期的一代大儒,他最大的贡献是为秦始皇挣得了一个好名声。不要小看这个名声,在古代,一个好的名声是十分重要的,它所取得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嬴政已经斩杀了前来为太后进谏的二十七个人了,一时还无法停手。
此刻,沧州人茅焦,正好游历到了咸阳,在旅店中,他听到旁人说到这件事后,非常愤怒,道:“做儿子的怎么能囚禁母亲呢,天理不容。”于是,沐浴更衣,准备第二天去进谏秦王。
这不是明摆着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吗。二十七人都是秦王的亲信之臣,尚且难逃一死,茅焦只是一个小老百姓,秦王更不会把他当回事。
众人一再劝说,可茅焦就认准了死理,要一条道走到黑。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独自一人向咸阳的皇宫走去。
大家都认为他必死无疑,除了叹息之外,都开始商量着怎么分他的行李了。
死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的胆量和勇气,也可以照出一个人的聪明和智慧。但人只有一条命,茅焦真的不怕死吗?
52。生死悬于一线1
站在咸阳宫前,巍峨又庄严的宫殿给人一种喘不上气来的压迫感。
茅焦对看门的执戟郎官自通姓名道:“齐客茅焦,想要进谏大王!”
此时的嬴政还在气头上,杀人就好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一个小老百姓还进什么谏,这不是羊入虎口,自寻死路嘛。
这个郎官心肠不错,不忍心茅焦白白送死,于是并不答话,只是朝茅焦使个眼色,示意他赶快离去,不要自寻死路。
茅焦却并不领情,干脆扯开嗓子,向宫内大呼道:“齐客茅焦,想要进谏大王!”
郎官见这个人*癫狂,不可理喻,无奈入内通报。
嬴政派内侍出来问话:“你要进谏什么事?前提是不能涉及太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