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弱者,无力改变自己的地位,当然就没有尊严可言了。虽然韩国一再的摇尾乞怜,可秦国时不时地对韩国发动场战争,显示一下自己的强大。
十三年前,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十一年前,王龁攻韩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七年前,蒙骜伐韩,再取十三城。几场大战下来,蚕食了韩国的大块领土。韩国被打得心惊肉跳、花容失色,再这么下去,迟早会亡国。
在万般无奈中,韩国想出了派郑国以修水渠为名到秦国作间谍,劳民伤财,从而消弱秦国的国力,无暇东伐韩国的“馊主意”来。
韩国每天都磕头烧香,企盼厄运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它才不管你的烧香祷告呢。
结果,郑国事发,秦国扬言要发兵报复并灭掉韩国。
85。韩王安的救命稻草2
韩国被秦国蹂躏多年,被秦国抢夺的财物和韩国割地赔款不计其数,本来就是个小国,现在看看,更弱小了。韩国上下都已经是苟延残喘,满朝文武也气势低落,都陷入末日将至的惨淡中。韩国的重臣们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想抵抗,可拿什么抵抗?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于是,有的大臣干脆主张向秦国投降,以免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当时,韩国在位的是韩王安,年仅二十五岁,刚刚即位两年,年轻气盛的他哪里能容忍投降的言论。于是,大发雷霆:“你们拿着国家的俸禄,今日遇到强敌,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轻言投降,国家养你们有什么用?”
国家再小,国家再弱,王也还是王,王发怒,重臣自然惶惶下跪,齐言:该死,该死。
韩王安对于这群奴才已经失去了兴趣,便拂袖而去。来到后宫,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没有闭门思过,而是希望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能想出一个让韩国摆脱困境的好办法。
祖宗数百年基业,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韩王安暗暗下着决心。
天色越来越暗了,可韩王安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他想不到任何可以挽救韩国命运的办法。不久,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没有掌灯的屋里,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压抑让人喘不上气来。
韩王安开始责怪别人了:都怪那个郑国,他怎么就暴露了呢?否则秦国也找不到灭韩的理由啊……
有时候,灵感就是在一刹那间出现的。
韩王安一下子想到:既然能派郑国去秦国,难道就不能派其他人到秦国吗?如果再拖上他个十年八年,到时候秦国也许就走下坡路了,那他就没有能力来灭我韩国了。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衰落上,而放弃了如何使自己强大,一个国家到了这种地步,还能有什么出路可言,真是可悲。
不过,这至少是一个办法,总比投降要好许多。
派谁去秦国呢?总不能再派一个类似于郑国一样的人物吧。
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韩非出现在了韩王安的脑海里。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韩非也许就是韩国生死存亡的那根救命稻草。
86。韩王安的救命稻草3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许多人在死后才有资格成为传奇,而韩非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传奇了。他的才气,他的身世,他的思想,乃至他的口吃,都富有神奇而高远的魔力,同时代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只能仰视神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