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 / 3)

+A -A

        一刻钟后。

        念慈带着老者经过日本兵的盘查,走出了监狱。与之前不同的是,低檐帽之下的面容,是绍卿。

        他们顺着道路走着,初春的街头上微风吹动树梢,空气中居然有了一些欣欣向荣的味道,天空是那样湛蓝,一洗如碧直到天的尽头。在不远处的两个孩子仍旧随着秋千荡着,伴着孩子嘴角那无邪的微笑,配着那和煦的春风,像一缕缕清泉注入心间。

        那纯净的天空像一波明净的海水,现在那纯蓝色逐渐加重,愈来愈浓,逐渐消散在江南无尽的烟雨之中。

        那两个孩子,仍旧舒适地坐在秋千上,荡啊,荡啊,荡啊……

        终章此情已自成追忆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容若《采桑子》

        七年后。一九四五年八月。

        延安。

        屋中收音机的信号并不好,一直发出沙沙的电波声,在旁边的工作人员忽然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什么,他起身凑到收音机前,把开得很小的音量拧到最大,然后屋中的所有人听到了一个被当做历史时刻记录的声音——

        裕仁天皇在宣读他的投降诏书,嗓音颓唐至极。

        “我……我没听错吧,鬼子投降了?鬼子投降了!”

        寂静的屋子一下子炸开了锅,人们纷纷议论开来。毕竟,这个胜利的结果,全中国四万万的民众足足等待了八年。

        此时绍卿刚刚进到室内,特科情报二组组长黎子谦看到他,连忙向他走去,“绍卿,你听到了吗,就在刚才,鬼子投降了!”他激动地拍着绍卿的肩膀,“这几年,真得感谢你,若是没有你们从日本人的眼皮底下生产并运送药品,前线的伤员救治工作,还不知道有多艰难。”

        绍卿道:“制药方面是我那些同学的功劳,他们才是这场战争的功臣。而林某,只是与日本人采取迂回战术,到前线帮忙运送药品,何来的你们的感谢之说。”他顿了顿,继续道:“当时,若是选择从国外引进西药,从效益来讲,是最快最保险的方法,当然,这只适用于和平时期。但我们生活在乱世,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伊人何处 第34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