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时候了你俩还扯闲篇儿?唉,24小时前谁能料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现在那娘儿俩脑袋里肯定一团乱麻,她们乱,咱不能乱,得替她们分担,能帮多少是多少。”
杨怡:“您说怎么帮?”
杨尔:“那还能怎么帮?妈意思是让咱出钱呗,这是最大一个忙。”
郎心平:“不是我非让你们出钱,杨杉家里什么情况你们姐们儿最清楚,我算着她家撑死也就几万块存款,一个手术折腾个底掉,以后还要源源不断往里扔呢。”
杨怡:“那还不是个无底洞啊?”
郎心平:“所以我们就更得帮衬,家庭是干吗的?就是一合作社、互助组,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我不给你们规定数目,反正我准备先拿出两万,以后需要再添。”
杨尔:“那我翻倍,拿四万。”
杨怡左看看、右看看:“这就募捐上了?妈,虽说你没给规定数目,可这……还是有点强行摊派的意思。”
杨尔:“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不就不想出太多吗?又怕我们显得你吝啬。大姐,你买房钱都省了,拿出个万八千给老小,将来万一你有难,不也能指望上我们吗?”
杨怡:“你能别替我展望那天吗?我也没说不出哇,关键是一下拿出那么多,我不比你,不是款婆,掂量掂量不也正常吗?”
杨尔:“多是跟人家遭的难成正比的,要就一感冒,保证一分钱不用你出。”
郎心平:“杨尔,别那么跟你姐说话,这时候拿多拿少都是雪中送炭,杨杉保证不跟咱计较,也不会在心里比较谁多谁少。但杨怡,我觉得自己必须出这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家是中国人几千年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每个人的安全伞、保护罩,是心里的底,什么都没了,还有家,就不至于一无所有。对家庭的理解,决定对家人的态度,如果是以情分为出发点,即使只拿一千,也不算少;但出发点如果是义务,那掏一万也不算多。两种态度都没错,拿多少,我都替杨杉谢谢你。”
杨怡:“那我……就出一万五吧。”
杨尔:“还五什么,两万凑个整,跟妈看齐。”
杨怡:“两万……就两万。”
郎心平:“回头我建个账户,你们把钱都集中到我这,一起交给杨杉。”
青楚留守医院,见小样眼睛直勾勾,凝固在对面墙上,顺她目光望去,发现视线终点是面挂钟:“看什么呢?”
“钟,我想爬上去,把它拨回到30小时前,重新来一遍,你说有可能吗?”
青楚攥住小样手,感同身受:“我也想。”
“如果能,我保证老老实实跟他们回宁夏,再不离家出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