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阅读 (4 / 9)

+A -A

        出站口外的广场上,那些守着人力车的车夫,眼巴巴地盼着有钱的客人来坐车。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往前挤,一来拖着车子不方便,二来,穷人是宁可走远路,也舍不得花钱坐车的。

        一个身材高大,穿着长衫,留着短须,戴着眼镜的人,通过警察的检查卡,随着拥挤的人流,大模大样走了出来。

        就在他走出站口不远的墙上,一张国民党省府的通缉悬赏令,格外打眼。几个闲人围在那里观看,在那里念着悬赏令上的名单。

        “陈独秀,5000大洋,瞿秋白,5000大洋,李维汉,4000大洋,……毛泽东,3000大洋……”

        他轻蔑地朝那张“悬赏令”瞟了一眼,转过身,从容地向摆着许多人力车的广场走去,似乎是不经意地坐上了一辆洋包车……

        他就是刚从武汉回来的毛泽东。每次出外都是乔装改扮,以逃过侦缉队和警察的检查。

        在那张国民党政府的“通缉悬赏令”名单上,他排在第十一位。共产党人的头颅,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我毛泽东的脑袋,三千块钱你们能提走?本来计划坐轮船,忽然转道坐火车,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多次在上海、武汉和长沙之间来往,可谓虎口出,狼窝进,脑袋提在手里过。立志献身于革命的毛泽东,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但即使死,也不能白白地去送死!

        毛泽东乘坐的洋包车刚刚起步,另一辆洋包车也随之起步,跟踪而去,接着又有一辆……

        毛泽东登上车,迅速取下眼镜,从车上摸出一顶草帽子戴上,又将车上那只红色的药箱揣在怀中……转瞬之间,俨然一个出诊的郎中。

        三辆黄包车,拉开一定的距离,顶着夜色,在长沙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疾驰……

        原来,这三辆洋包车,是中共湖南省委特意派人来接毛泽东的。

        毛泽东坐在车上,陷入了深思之中。他的心情是沉郁而激动的,想到目前形势的严峻和即将到来的风暴,深知此行责任重大。

        从去年秋天以来,湖湘大地不仅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更经受着一场劫难。而且,白色恐怖愈演愈烈……

        去年秋天,湖南农村突然沸腾起来。到处是锣鼓声、呼喊声。那可不是逢年过节的庙会或社戏,而是农###动的掀起;敲锣的也不是戏子,而是被农民押解着游乡的土豪劣绅。那些昔日威风八面的土皇帝们,一个个戴着纸做的高帽子,在泥腿子们的厉声呵斥下,不得不在锣声中低声下气地喊着:

        华人小说吧.rb

        第一章板仓送别(2)

        “我是土豪某某某,我罪该万死!”

        “我是劣绅某某某,我罪有应得!”

        农村到处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旗子上的图案是一张木犁,犁头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有群众欢呼雀跃,哪里就有土豪劣绅胆战心惊……

        而现在,轰轰烈烈的农###动被镇压下去……

        在此危急关头,驻武汉的中共中央刚刚开完“八七”会议,毛泽东临危受命,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火速赶回了长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金秋烈焰 第1部分阅读 (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