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2 / 3)

+A -A

        李总管答应退出君臣们又谈了些历代政治得失的故事。李善兰是熟悉外国历史的,又谈了些英法德奥战争的历史。后来又大谈起欧洲文学与宗教的源流。皇帝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已到晚膳的时候总管李文泰又上殿跪奏:“请皇上用膳。”

        皇帝道:“朕与师傅一同吃,可给师傅们设座。”

        李文泰领旨,忙下殿去,吩咐小太监等传御膳房,与师傅们预备座位。不多一刻,预备停当,皇帝便命众师傅们坐下,君臣同桌共饮。席间君臣们又谈起辞章之学,皇帝忽然说道“朕于辞章之学,不甚研究,但今日朕拟以诗句下酒,每人各联一句,不知诸位师傅以为何如?”

        翁同等尚未回奏,倒先忙坏了李善兰,抢先奏道:“回皇上的话,臣向来不会做诗万万不敢遵旨。”

        孙家鼐奏道:“皇上如何以诗下酒呢?”

        皇帝笑道:“我们几个人联句,以三击为令,三击之后,不能说一句的或说出而不合韵的,皆应罚饮三杯。”

        李善兰更慌了忙又奏道:“臣已奏明在先,臣是不会做诗的,请皇上免臣出丑罢。”

        皇帝笑道:“李先生的算学高深,可称中国第一,朕现有一法,李先生不能做诗也可免做,但须负一种责任。”

        李善兰忙问担负何责。皇帝笑道:“就是派你专司笔画,全局的人,无论是谁,说出了一句诗来,你就用心算法,算前那一句诗七个字的笔画,如果说到下句,上句的笔画尚未算清,或有错误,可得罚你三杯。”

        李善兰奏道:“这个责任,臣恐不能担负,万一句句都算错了全罚起来,岂不要将臣醉死了吗?”

        皇帝笑道:“李先生不要推辞,有罚必有赏,如果你算得不错,朕就照那诗句的总数,每年加给你的俸银。”

        李善兰听说有赏,便不辞了。皇帝又问:“谁作录事?”

        张百熙奏道:“松桂书法敏捷,似可胜任。”

        松桂听了,正合其意,忙奏道:“奴才愿为录事,奴才但求圣上免联句。”

        (bp;皇帝道:“那可不成,你是翰林出身,不能与李善兰相比。”

        松桂奏道:“奴才是满文进士,汉诗句是不会做的,求皇上开恩。”

        皇帝答应了。翁同奏道:“请皇上先赐诗句。”

        皇帝不加思索,就吟道:“红屿青林阁道重。”

        皇帝指着翁同说道:“就由师傅联下吧。”

        翁同道:“皇上才思敏捷,文藻缤纷,臣不敢敬续。”

        皇帝道:“师傅不必谦抑,快联下句罢!”

        又问李善兰:“共是多少笔画。”

        李善兰奏道:“六十五画。”

        皇帝又问松桂道:“色福(满洲语师傅)记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皇清秘史 第89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