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有效的深度信息的时候,你的视觉系统能够简单地通过考虑你与它不同部分的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实际形状。
(2)方向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r)是指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你识别环境中真实图形方向的能力。
方向恒常性依赖于你内耳中的前庭系统。通过结合前庭系统的输出和视网膜上的朝向,你将能够准确地知觉出物体在环境中的朝向。
先验的知识会提供一些关于物体朝向的附加信息。然而,当一些复杂的、不熟悉的图形以异常的朝向出现时,你可能就不容易识别它们。
(3)亮度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即人们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将物体的白度、灰度和黑度等知觉为恒定的倾向。
实际上,之所以存在亮度恒常性,是因为即使物体反射光线的绝对量发生了改变,反射光线的百分比却是基本上恒定的。
四、辨认与识别过程
1、自下而上的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从周围的环境获取感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大脑以抽取并加工相关的信息,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b…ppr)。自下而上的加工与经验事实密切相关,它处理一定量的信息,并将外界刺激的具体物理特征转化为抽象表征。也被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
利用已经掌握的环境信息来帮助知觉识别,并且期望影响了知觉,这种现象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p…wpr)。包括过去知觉环境的经验、知识、动机和文化背景、记忆中存储的概念影响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也称为概念驱动(或者是假设驱动)的加工。
吵闹环境下,人们却很少觉察到声音信号的中断,这种现象叫做音素重建。
2、物体识别
用于研究自下而上再认加工的一般方法:确定知觉系统用以识别知觉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比德尔曼:所有的物体都是由一系列的几何离子或几何子组成,根据“每个三维的几何都在一维的视网膜上产生独特的刺激模式”这个原则可以确定36个几何子。这种独特的规律使得可以从视网膜上的感觉刺激逆向推出外界的客体是什么。
研究证明可以根据不完整的识别物体,然而一旦某些关键成分被破坏,那么就很难识别出整个物体。
3、情境和期望的影响
知觉识别取决于期望和物体的物理特性。物体识别是一个构造和解释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知识、所在的场所周围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识别出的物体也会有所不同。
定势()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
(bp;运动定势是指准备好做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快速反应。
心理定势是指准备好根据规则、说明、期望或者是习惯倾向等来处理某些问题。
知觉定势是指准备好在特定的情境中知觉到特定的刺激。例如,一个新妈妈常常会有一种知觉定势,就是总觉得听到她孩子的哭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