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2 / 5)

+A -A

        (2)原型(prp)

        对所有旧项目的回忆确信度是一样高的,即使它们与原型只有25%的相似性。新项目就它们与原型不同的程度而言被确认为不熟悉。最后,对原型面孔本身表现出最高水平的确信度——尽管被试以前从未看到过它

        对一个特定范畴的原型而言,你并不真正拥有一个特定的心理表征。相反地,原型是作为你的样本库的平均而出现的。你的原型就会稍作改变。

        原型也使你可以再认一些很典型的或不那么典型的范畴成员——成员与范畴原型共享的特征越式,它们可能越典型。

        (3)等级和基础水平

        概念和概念的原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通常按等级排列成有意义的组织。

        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b)。能够产生原型的那些外界刺激同样更容易产生基础水平的概念。

        概念是组成记忆等级结构的砖瓦。概念也是构成更复杂的心理结构的砖瓦。

        (4)图式

        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图式是你对环境中某个情景经验的平均。图式和原型一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经验的变化而变化,你的图式只包括了那些你十分注意的世界的细节。

        2、使用记忆结构

        下载

        应用记忆中的信息来产生——和确认——预期。

        记忆结构还影响你对人的知觉和记忆,你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将使你对这个人的人格特征或行为方式做出特定假设。

        不同语言间的刻板印象:可否使用某种语言中的有组织的概念将会决定被试的推理是否会受刻板印象的支配。

        概念和图式有时会影响记忆的准确性。

        3、作为重构过程的回忆

        重构性记忆(rrr):记一条信息时,往往不是直接记住这条信息,而是基于更概括类的存储知识来重构信息。

        重建的记忆与真实的事件不相同。

        巴特利特(《记忆:一个试验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读者再产生的故事与原著相比通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扭曲涉及下面三种重构过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第10章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