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1)基因取向
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
基因上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联系的人比基因上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联系的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思维障碍指标(rr,)得出结果:基因在预测思维障碍时比环境更为重要。
素质——应激假设(…rp)。基因将个体置于风险下,但是环境应激因素必须施加其影响,从而使得潜在的风险得以显现,形成精神分裂症。
(2)脑功能与生物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扩大,有不同的脑活动模式
脑部前额叶的活动性低
生物学标记就是“一种疾病的可测量的指征,它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原因,也可能不是”
(3)作为环境应激的家庭交互作用
父母交流的偏离(),家庭不能有共同的注意点,以及父母很难从其他家庭成员的角度看待事物或者父母在清楚与准确的交流上存有困难。
病人亲属的共情技巧,即他们知觉病人情绪的能力。
五、精神疾病的烙印
烙印()是一种不体面的记号或标志,它是针对个人的一整套负性态度,用以将他或她作为不可接受者隔离。
当人们相信别人将“精神疾病”的标签放在自己头上时,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
第十六章心理治疗
一、治疗的背景
1、主要治疗学派的目标
心理障碍治疗涉及以下四个主要的目标:
*诊断。
*提出一个可能的病因学的看法。
*提出对于预后的看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