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 / 4)

+A -A

        1、反条件作用

        反条件作用(r)中,个体要学习一个新的条件化的反应去替代或“对抗”适应不良的反应。

        (1)系统脱敏法和其他暴露疗法

        神经系统无法同时处于放松和兴奋状态——(约瑟夫?沃尔普交互抑制理论的核心观点。)

        在放松的状态下想像害怕的刺激,实际上是心理上面对刺激,以一系列逐步接近的程序完成的这种治疗技术称为系统脱敏法(z)。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确认引发其焦虑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按照由弱至强进行等级排列。

        b。接受渐进式深度肌肉放松的训练。

        。进行实际的脱敏程序

        如果来访者能够在生动的视觉想像中不再对该刺激感到不安,就可以对下一个恐惧刺激进行想像了。

        内爆疗法(prp)让来访者在一开始就暴露在恐惧等级列表中最让其恐惧的刺激情境中。不允许来访者否认、回避或逃离引起其焦虑体验的刺激情境。在与该刺激情境的接触中,来访者最终会发现一刺激并不会真正导致他所预期的负性结果。

        满灌疗法()与内爆疗法相似,使其真正置身于令其恐怖的情境之中。

        反应阻止法(rppr)。来访者不仅被暴露在她所害怕的那些东西面前,还被禁止去做那些她过去用于减轻焦虑的强迫性行为。

        (2)厌恶疗法

        下载

        厌恶疗法(rrp)运用反条件作用的程序,将这些诱发性刺激与一种强烈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同时呈现给来访者。负性的反应与诱发性刺激反复结合、同时出现,来访者逐步发展出了一种对原先喜欢的刺激的厌恶反应。

        2、意外事件管理

        意外事件管理()是以矫正行为的结果来改变行为的一般性治疗策略。正强化策略(prrr)和消退策略(r)。

        (1)正强化策略

        当出现某种反应之后马上给予奖赏,这个反应就会倾向于重复出现,而且反应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2)消退策略

        首先仔细分析情境以确认强化物。然后在不良行为呈现时通过设定的程序撤销这些强化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第22章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