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 / 3)

+A -A

        我们的客厅可能有柚木画柜、红木家具,里面却堆着过时的报纸、喝空的酒瓶和准备用来装垃圾的各种购物袋。如同我们新建的文化中心、美术馆,可能有最昂贵的硬体设备,以及贫乏可怜的收藏与演出。

        我们号称有敬老尊贤的美德,许多家中的高龄长者,却成天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到吃饭时才被“请”出来,平常难得有年轻人“领着”出去散步、旅游。如同我们有许多国宝级的艺术大师,却只见政府要员一年一度前去拜寿,平时则乏人问津。

        我们的子女,一方面希望得到父母“中国式”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方面要求“西式”的民主与放任。如同职员要求公司有日本式的升迁与福利,却又追求美国式的跳槽与个人自由。

        我们的父母可能一面交给子女过多的零用金,一面下达十八世纪的专制令,自己却又早上坐号子,晚上在酒廊,如同……

        总之,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集合,当我们大声疾呼国家要现代化的时候,是不是能先由家庭做起呢?

        我们常说人才不怕被埋没,迟早会被发掘出来。但是,今天这句话或许不对了!

        不能及时成功就是失败

        由于后院紧邻者被列为鸟类保护区的森林,使我经常能观察到鸟类的生态,尤其是在屋檐下挂了野鸟的喂食器,躲在百叶窗后,更可以近在咫尺地看它们的小动作。

        最爱仲春、山茱萸花盛开的时节,红雀、蓝坚、斑鸠、麻雀,都携家带小地来进餐。其中阵容尤其庞大的要算是麻雀了,一对父母,足足领来五只小宝宝,不知是否因为怕冷,宝宝紧紧地挤在同一枝上,等着父母喂食。

        大鸟总是先飞到喂食器里卸取谷子,然后飞到地面咀嚼,再回到枝头哺育孩子。而每当大鸟飞临的时候,小雀都极力地抖动翅膀,张大了嘴巴,并发出叫声,别看那些小鸟不大,它们的嘴巴张开了可是惊人,似乎整个头,就只有一张此的样子。而且小雀的嘴跟大鸟的颜色不同,色彩较浅,边缘呈淡淡的黄色,变得非常显眼。

        观察久了,这些小鸟的生活,竟使我产生一种惊悸,我发现在那一窝初生的小鸟之间,居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存的竞争。至于那张大嘴巴、高鸣、乃至抖翅的动作,则莫不是为了吸引大鸟的注意。

        鸟毕竟是鸟,那做父母的居然不知道算计每个孩子的食量,它们可以来来回回地,喂同一、两只小鸟,只为了那两只的嘴张得特别大、声音特别响、翅膀抖得特别凶。有时候看到最瘦小的一只,半天吃不到一口,真是让我发急,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只怪它的父母太蠢,更怪它自己不知道争取表现哪!

        几乎是一定的,那不知道表现而吃不到东西的小鸟,后来都不见了,剩下壮硕的两三只,被喂得更结实,终于能独立进食。我常想:这是否就是自然的定律呢?因为大鸟的体力有限、食物有限,在成长过程中。当然有些子女要被淘汰。

        于是那抖翅、张大嘴、高鸣的的表现,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因为鸟的社会正反映了人类社会,生物间生存竞争的道理是相同的。

        去年底,当民生报公布七十八年畅销书排行榜的时候,也道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卖得好的书与滞销书,是一比四。金石堂每月进书近七百种,其中百分之七,可能全年一本也卖不掉。

        那些卖不掉的书,难道就都差吗?不!它们可能从进书店,就没被摆在显眼的“台面”,而被塞到书架的一角,因此一年下来,不曾被顾客翻阅过。如此说来,内容再好又有什么用?滞销书的命运,不仅像我所看到的那只瘦小麻雀,不知所终。而且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早夭的命运。

        我们常说人才不怕埋没,迟早会被发掘出来。但是,今天这句话或许不对了!

        一百年前,你可以靠科举考试而一举成名天下知;三十年前,你可以大学毕业而雄纠纠、气昂昂;十年前,你可以混个硕士而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再过十年,只怕你拿到博士学位,都还可能失业。因为你一心读博士,“出道”落在别人后面,等学位拿到时,只能给国中毕业的老板打工。

        在这个极端竞争的时代,你不但要成功,而且要及时成功,而且要及时成功,否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漂泊的人生 第8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