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4 / 4)

+A -A

        危墙会不会堕落?

        唯有一堆垃圾安然无恙

        唯有盘踞在周围的蚊子

        乐此不彼地忙碌着。。。

        布雅和米娜坐在长途车上;又一次奔向一个遥远的城市;生存和希望就像飘动的浮云;没有确切的方向;只是随着有风的方向漂移。

        布雅默念着自己昨晚上创作的朦胧诗;之所以喜欢朦胧诗;是因为喜欢它朦胧的状态;也许更喜欢的是年少时期的朦胧时光。

        那个时光让她想起了一个朋友,纯真带有诗意又忧伤的年代,那个他是一个画抽像画的艺术家。

        之所以称他不是画家是因为在国内还没出名,也因为他现在已不从事画这一块,他已经在某个城市的报社当了主任,这让布雅曾经在这个城市无意中碰到他时{当时还是个采访记者}深感可惜,如果继续他的画画肯定有所成就,但是生活的现实和残酷往往使不知名的艺术家穷困潦倒,所以选择转行也许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妥协吧。

        他个子不高,一米七三左右,长发披肩,偶尔还扎着马尾辫,上身在冬季穿的是格子的棉衣,裤子是牛仔的紧身裤,脚上永远是大头牛皮高靴子,整个裹住了大腿以下关节的小腿部分,脖子总是搭着一块大红的围巾,有时候是黑色的,长年从事画画让他本来就很苍白的皮肤看上去一股仙气和灵气,他太超凡脱俗了,以至于每次去布雅家时,布雅的奶奶和外婆常常认为他是姑娘。

        布雅的家庭很传统,父亲是绝对的权威制,父亲总是在他离开后说;看;这个不男不女的;一双手伸出来比女人还白皙;这样的男人能干什么啊?

        所以对于父亲的警告布雅不能孰而无睹。

        那年的春天布雅在遭受母亲突然离去的悲伤里,由于母亲的自杀她活在走不出的没能相认的内疚阴影里,不能自拔,布雅甚至把自己定位了直接的凶手,如果勇敢地认母亲;如果和母亲亲近点;哪怕叫她一声妈。。。

        在去认尸体的那一幕深深的铭刻着她本已冷漠的心,这样的状况让布雅持续在崩溃里,她开始整日整夜把自己禁闭起来,每天写着忧伤而痛恨的文字。

        而他在知道情况后,每天徘徊在布雅家房子的后窗,有时候在家人出门后从门缝里给她塞进很多他写给自己的信,有鼓励,也有爱慕,有失意也有希望。

        其中还有一封字里行间还在布雅心里鲜活又清晰;布雅闭起眼就能熟络地把它背出来;初春的太阳很鲜亮,我知道这是希望在升起,你一定要振作!我守侯在你的身边,感觉墙外的世界也很温暖,可是我只讨要你一点的微笑,哪怕是你嘴角的不屑,我无法画画了,因为你还在悲伤,昨晚我好好地在走路;有一辆没人骑的自行车居然把我撞到了,我跌在地上,心里很火,就把楼梯口的自行车全翻了,干完这一切我就骂骂咧咧地上楼了,可我掏出钥匙,钥匙居然掉到了地上,我索性坐在家门口喘气没再开门,楼上有人下来,在拐弯处骂了一句”神经病!”可我没追上去回骂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想你了,我正在想你,三点了我还没睡,因为我记起了那被我掀翻的自行车,于是我又披衣下楼把自行车全扶起来了,并向它们道了歉,因为我知道你知道了又会说我是个坏蛋,在我上楼的时候我又想你了,我想明天我不能迟到要赶在你爸爸出门前来看你。。。。。

        很奇怪这封信是他写给布雅的第十九封信,布雅居然笑了,也在那天她吃了很多的饭菜,她也把写给妈*信和诗烧为灰烬,也突然明白自己是不应该承受父母之间的错。

        我是无辜的,我要好好地生活下去。布雅告诉自己。

        喜欢那个诗人不是很偶然,其实就是受那个朋友的影响;他本人很喜欢这个诗人;当时受七十年末的那些朦胧诗人的影响,诗人用他们冷竣目光审视生活的态度,叛逆的姿态使他对布雅讲这些时也让布雅突然感到了心的归宿;因为她明白;自己的矛盾;复杂;自己的忧虑;自己对前途的迷茫正是和他们的抒发有着不谋而和。

        年老的人相信宗教;年轻的人需要偶像;那时;那个诗人就是他们共同的偶像;而那个人和她的关系永远是离爱情很远;离友谊很近;抑或他带给布雅的是比亲人更亲的温暖。

        那时的布雅对生活不在撒娇;除了他之外;两个内心孤独者引发着强烈地共鸣,虽然布雅对他说;没期望做个诗人。

        但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染指玫瑰 第26章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