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2 / 2)

+A -A

        一个眼镜男发傻地问:“多少钱?”说着使劲抽了抽鼻子。

        “五……”

        “五块一碗!”没等孙思欣说完后面的十字,我抢着喊了一句。

        “那我尝……一碗。”眼镜男捏着五块钱,递给抄着勺子的服务生。他喝了一口之后,把五十块钱拍在舞台上,忘情地喊:“再来十碗!”跟他一起被挤进来的人也围着舞台,跃跃欲试。

        僵持一但被打破,后面的人流源源不断地涌了进来。

        今天,包围逆时光酒吧的这1500人,他们是继承了中国百姓最悠久的爱凑热闹的本性,当前面500人冲进酒吧的时候,后面的1000人发动了类似自杀性冲击的进攻往里挤。而最前面的500人中有300人包住舞台时,后面的200人根本不屑往别的地方去……

        平时接待200人就显得满满当当的一楼大厅里现在添塞了1000多人,他们统一挤在舞台下面,最前面的人高举着钱和碗,后面的人则高举着钱。张清和杨志他们下不来,索性就抱着坛子给人倒酒,随着一只只坛子的告罄,那股浓郁的酒香却更折磨人了。

        如果说最先开始的人是因为凑热闹,那么后来的人则是因为闻到了酒香。这其中包括了昨天试尝过的一小部分人,他们闻到了熟悉的味道,开始当起免费宣传员,使得这1000人摆脱了集体无意识状态,终于明白自己被人流刮进来是为什么:五星杜松酒!

        在这阵大混乱中,已经有很多事情无法说清。比如有的人给了钱却没喝到酒,有的没给钱喝了好几碗,在我和朱贵他们一起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把酒吧开成了粥厂。

        逆时光酒吧的品牌,五星杜松酒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只不过它的传奇起家史是建筑在一个人脑袋上的大包上的。

        我有点晕地看着狂热的人群,慢慢转过头去找陈可娇。只见她终于端起那杯我给她倒的酒,缓缓一饮而尽,站起身跟我说了一句话:

        “你说的那种长木柜台,加紧时间做吧。”

        第七十四章李白

        今天晚上我们的五星杜松卖了一万多点,这个数字还暂时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要按原来定的价格,这个数字应该是10倍。还有就是当时很多人喝了酒却并没给钱——给了钱却没喝到酒的只占很小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酒只招待了三分之二的顾客,那些等了一晚上却只能空手而归的人们气势汹汹地对酒吧老板进行了声讨,表态说如果明天还这样他们就去有关部门和消协告我们,罪名类似于出租车拒载,因为酒是舀出来卖的,我们这个就是“拒舀”。

        不管怎么说,五星杜松前景无限是肯定的了。它口味纯正,由于陈酿期短,后劲小,男人们完全可以当啤酒来喝,女孩子们兑上绿茶和可乐,又是很庞大的消费人群。

        陈可娇再也没回来过,她把所有权力都交给了我。当然,她这么做是有条件的——我答应她一年以后赎回酒吧时免收那两成的保管费。

        我说的那种木柜台并不难做,两天以后就到位了,但是整体风格就显得过于不协调。五星杜松就保持了5块一碗的价格,它现在已经成了绝对主打,占每天营业额的8成以上。我想让李云按他的思路帮着彻底改造一下,但他最近一两个星期抽不开身,因为学校也到了冲刺阶段。

        从这些穿越客户身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名声大、本事强的在现代社会未必就混得开。拿五人组来说,两个皇帝一个沦为了职业赌徒,一个只会玩脑残游戏;两个英雄,一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一个守着辆几千块钱的面包车卜昼卜夜。只有李师师这个小姘胸怀大志,想超章(子怡)赶汤(唯),而且不但已经学会了熟练使用百度,在天涯都有了……

        再说梁山好汉们。卢俊义林冲李逵这些大名鼎鼎的英雄目前只能混吃等死。相反的,在原著中只露过一次脸的金大坚举手之劳就给我弄回300万来,排名靠后的朱贵帮我全权顶起了酒吧,杜兴稍假时日那就是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默默无闻的宋清几乎扛起了学校的半壁江山——随着学校的即将竣工,他担当了后勤主任这个角色,从床铺被褥到桌椅板凳,再到以后要用到的黑板粉笔都得他一手经办。

        李云就更别说了,光忙我的事他的日程就已经排到3个月以后了,这期间他还拒绝了多家建筑公司的邀请。看来还是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才是王道。诗人比木匠容易饿死,这是已经饿死的某哲学家总结的。

        以后我儿子要敢写现代诗,我就打折他的腿!等他到个四五岁,我这儿最好能接待吴道子王羲之俞伯牙这几个人,咱们上午学画画,中午学书法,下午学琴。要是女儿,就让她跟着赵飞燕学跳舞,跟着霍小玉学唱歌——《老残游记》里那个白妞也行,再和上官婉儿学几天仪表。女孩子学着做做诗填填词也行,但尽量少和李清照蔡文姬这些人接触,容易悲观。

        转眼一个礼拜过去了,按照原计划,学校应该本来可以挂牌了。但安道全给我算了一卦,说再过三天才是店铺开业的好日子——大家可能不了解,过去的郎中那都会算卦,甚至是以此为主业的。加上李云也想把工程做到尽善尽美,于是我决定那就再推迟三天。

        我们的育才文武学校占地辽阔,有着绵延的围墙。现有宿舍楼一栋,按每间房入住4人算,500人;3层教学楼一栋,可容纳1500人听课;大礼堂一个,可宽松接纳1000人。就是食堂小了点,是按300人同时就餐的规模修建的。比较令我自豪的是我还拥有一个室外游泳池,那是以前的鱼塘改造的。这些花了我300万挂零。建这所学校给了我一个惨痛的教训,那是在盖一所房子之前,你不但要算它的门窗墙壁花多少钱,还得算上房子盖好以后要添什么东西,比如宿舍里要有床和被褥,教室里要有黑板和桌椅,条件允许还得有闭路电视和投影仪……

        在这个问题我犯了两次错误,还有一次就是我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