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4 / 4)

+A -A

        程宗扬道:「战争可以解决政治问题,但不能解决经济问题,经济手段不但能解决政治问题,还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是经济利益的冲突。」

        「就以江州之战而言,」

        程宗扬道:「宋军到几千里外作战,一举一动都花的是钱。不说兵甲器械,但说粮食,宋军以七万人计,每人每天需要两升粮食,七万人一天就是一千四百石,一个月需要四万两千石。一匹战马用的粮草是士兵的六倍,如果宋军有一万匹马,每个月合计将近八万石粮食。」

        自从与捧日军交手之后,程宗扬就反覆算过这个问题,这会儿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是前线消耗的粮食,大军在外,每个士兵大概需要三个民夫供应物资,这样还有二十万民夫,需要的粮食再加三倍,每个月就接近二十万石。」

        孟非卿道:「宋国临安周围几个大仓,每个都有三十万石的存粮。」

        「这就要说到运输问题了。我问过宋军军粮运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背负的粮食是六斗,每天需要吃两升。以一个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计算,三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粮食,加士兵是四个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斗八升,其中一名民夫带六天口粮一共一斗二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三个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升,另一名民夫带十二天的口粮二斗四升返程。接下来六天,两个人一共吃掉两斗四升粮食,最后一名民夫需要带十八天的口粮三斗六升返程。这样三名民夫供应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即使返程口粮减半,运到前线也只有三斗。」

        程宗扬沾了茶水,在案上划着解释道:「从临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虽然省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缓慢。从沅水开始,到烈山是一个月的路程。宋军至少要在途中设两处粮仓才能保障供应。计算下来,每运送到前线一石粮食,途中就要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军每个月八万石粮食供应,临安运出的粮食就接近一百万石。」

        下载

        「不错。兵法讲究因粮于敌,从敌方得粮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费。」

        孟非卿笑道:「不过很少有人算得像你这样清楚。」

        孟非卿久经军旅,对这些并不陌生,程宗扬也不细说,接着道:「况且临安的粮仓也不是军储,还要供应临安居民食用。我估计宋国官仓能调用两百万石已经是极限。现在每石粮食是多少钱呢?」

        「我买的时候秋粮上市,粮价正贱。」

        孟非卿道:「平常粮价每斗在三十到六十铜铢左右。」

        「那么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铜铢。以一石三个银铢计算,一百万石粮食,就是三百万银铢,合十五万金铢。」

        程宗扬道:「如果粮价每石涨到一千,甚至三千铜铢呢?」

        「你想把市面的粮食全买下来,囤积居奇?」

        程宗扬笑道:「当然用不了全买,只要我们能买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抢着买了。」

        孟非卿熟稔军事,对市面粮食的流通并不在行,问道:「一成有多少?」

        「我估计有四五百万石。详细的就要找行家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六朝清羽记 第407章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