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在小安托万出生之后十五天,亨利终于决定再一次登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附上插图一张,圣玛格丽特,天主教中文译为童贞玛加利大(拉丁语:rrr),天主教圣人,传说中的处女以及烈女,罗马天主教会和圣公会将7月20日定为她的纪念节日。依据传说,她是土耳其南部安条克的住民,由于拒绝嫁人和放弃她的基督教信仰而在西元304年遭斩首。海带觉得这张牧羊女装束还是很可爱的……
048上门求婚的孩纸
在新年之前,纳瓦尔王国的小宫廷才正式对外宣布了王储安托万的降生,这是例行公事,而欧洲的其他新教国家,比如英国女王和德意志的一些诸侯们,也就同样例行公事的发来了贺信。
对此表示喜悦的唯一天主教国家,就是这位小王储的舅家了,法兰西国王在给妹妹的信中,毫不隐晦而又充满悲观情绪的预言,他头顶上的王冠,十有八九会有朝一日落在这新生儿的头上。即便玛格丽特确实是认为这会成为事实,但她还是对查理九世非常担忧,不得不在回信里反复劝说哥哥应该对自己更有信心。
玛格丽特还发现,她所收到的贺信中少了一封重量级的,尼德兰的奥兰治亲王,这位新教的著名领袖不知为何保持着沉默,这种疑惑一直到2月初才得到了解决,因为奥兰治亲王的特使居然在这最严寒的冬季,穿过几乎半个法国,专程赶到波城来道贺了。
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因而玛格丽特几乎立刻就想到,这特使必然负有某种其他使命,那么她理所当然的联想到了之前的求婚事件。然而,当她见到这两位特使之后,几乎又要把之前的想法全盘推翻了,因为这两位确实还都是孩子。
和纳瓦尔的凯瑟琳公主年龄相仿的小姐自我介绍说是拿骚的安娜女伯爵,而另一个还几乎是个小男孩,他是安娜同父同母的弟弟,我们曾经提到过的、十三岁的莫里茨王子,作为亲王的次子,这孩子也有一个拿骚伯爵的封号。陪伴这两个孩子的是好几个德国人,他们的法语说得都很不利索,安娜女伯爵解释说,这几位都是姐弟俩已经去世的母亲从萨克森带来的仆人。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两个孩子的着装只是和法国一般贵族子弟差不多,而他们的马车上甚至没有纹章,既然如此,负责接待他们的纳瓦尔王国的官员们,肯定要询问一下他们有没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凭据。
做姐姐的说他们有父亲奥兰治亲王的亲笔信,但只能由他们本人直接交给纳瓦尔王后。这倒也无可厚非,而且,玛格丽特以前是见过这对姐弟的,她很仔细的看了看,觉得他们应该就是本人。
但那封信却迟迟没有被拿出来,一直到玛格丽特再一次问起,他们才犹犹豫豫的拿出了信。
这本身就有些可疑,而当玛格丽特看过这信之后,就愈发的困惑了。奥兰治亲王在信里说,他将派他的长子和继承人菲利普·威廉王子来纳瓦尔道贺,看起来亲王对于求亲的事情还没有放弃,直接就把儿子送过来相亲了。
那么眼前的这两个孩子又是怎么回事?玛格丽特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用一种应该颇为婉转的方式提出了她的问题。
“菲利普·威廉王子是不是会在稍晚一点儿赶到波城?”
“不,陛下,他不会来了,”莫里茨王子甚至还没有变声,这样一来,他那刻意板着脸回答问题的样子让玛格丽特差一点儿要笑出声来,“我哥哥并没有收到父亲给他的信。”
这句话本身其实并不好笑,对于奥兰治亲王家异母子女的争斗,玛格丽特也并非是第一次听说,菲利普·威廉王子的天主教信仰肯定会给他继承父亲的事业带来极大障碍,而莫里茨王子和他的姐姐显然很希望抓住这上帝赐给他们的机会。
玛格丽特于是摇了摇头,“很遗憾,虽然我很欢迎你们到波城来做客,但我肯定不能接受你们的道贺。”
“我立刻就必须写信给亲王殿下,”玛格丽特说,“告诉他我并没有见到菲利普·威廉王子。”
安娜女伯爵急着想要说什么,却被她的弟弟阻止了,“是的,陛下,您当然要马上就写这封信,”这男孩很认真的说,“不过,我请求陛下在收到我父亲的回信之前,同意我和姐姐在您这里做客。”
从波城到阿姆斯特丹,信使即便快马加鞭,一个来回也至少需要二十天。这看来就是姐弟俩的小计划了,玛格丽特于是笑了起来。
“这很有趣,”她说,“我相信你们费这么大辛苦到波城来,绝不是只为了道贺,那么现在能告诉我你们来做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