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2 / 2)

+A -A

        “各个地方洗遍,就是芙蓉的溪水最好。”

        “芙蓉溪水洗爽,在溪滩上晒衣裳也晒爽。”

        “芙蓉溪水6月凉,12月暖,可惜就是太远了。”

        “怪不得人们都说:芙蓉山水,学前媛主(当地俗语,指姑娘)。”

        ……

        从她们的赞叹声中,我得知芙蓉溪水似乎特别好,似乎特别适宜洗衣服,因而对芙蓉溪水充满了向往。我希望自己家门口的咸水河也能变成芙蓉溪。但芙蓉溪水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却不知道。直到1966年,我到芙蓉中学读初中后才真正了解它,原来它真的名不虚传呢——当我踏上芙蓉的土地,学校附近的前洋溪和蔡宅湖,还有那些穿梭于田间小路边的水圳里的涓涓清流,便不断映入我的眼帘。天啊,这些水是多么的清澈啊!

        在芙蓉中学念书,平时我见到溪流或水圳,总想脱掉鞋子跑进去淌几下,或蹲下来洗洗手和脸,洗洗手帕和毛巾。特别是夏天走路,看见路边的小溪或水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弃路涉水而行。后来我发现,学校南面的前洋溪是一条菜篮溪,春夏之间流水淙淙,而一到秋冬季节,或遇上旱季,溪里的水就不知漏到哪里去了,只剩下白花花的石子滩。而且,前洋溪即使有水,它一年四季也是凉嗖嗖的。蔡宅湖虽然有着美丽的传说,湖水冬暖夏凉,但它不像溪,更像河,缺乏溪流的透亮和奔放。同学们告诉我:芙蓉最好的水不在前洋溪,也不在蔡宅湖,而在芙蓉后边溪,后边溪不光水势大,整年流水潺潺,而且冬暖夏凉,甚合人意。

        果然,经过接触,我发现,后边溪真的像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甚合人意”,而且我发现,当年家乡的姑娘媳妇们所赞叹的“芙蓉溪”,其实就是指“后边溪”。

        后边溪,既不像两岸高山对峙、中间水流奔涌的“峡谷溪”,也不像流水平缓而中间可以放竹筏的“带子溪”。它北岸有高高的山,南岸却是平地,而长达十多里长的溪流,上下落差比较大,中间串着许多潭,整体地看,它有自己独特的风韵——溪流、溪潭、溪滩、溪椤林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水墨画。

        远看后边溪,映入眼帘最多的是溪椤树。从后边溪塘一直延伸到西塍桥上游,溪滩上不管是中间还是两边,能长溪椤处尽是溪椤。整条后边溪,两岸绿荫匝地,它几乎成了溪椤树的世界。溪椤树或立或倒,或仰或俯,都耐得看。特别是初夏,树林间挂满了一串串风铃似的绿色花,风一吹,风铃们似乎真的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美妙得难以言说。

        走近后边溪,清澈的溪水会牵着人影走,而耳畔满是像田歌一般清亮、甜润的水声。溪水或穿过溪椤树,或隐入石滩,时隐时现,形成一个个深潭,这些深潭绿得发蓝,温馨柔和,其下游总是淌着小溪流。

        如果穿过石滩走进溪椤林,你还会看见,在茂密的灌木和蒿草丛中,总有一条沙石小径蜿蜒地向树荫深处延伸而去——走进小径,周遭便是一片吱吱吱吱的虫叫声,好不幽静!

        后边溪更有片片石滩,石滩上白净净的,全是跟鸡蛋一般大小的卵石,这些卵石对海边人来说,可是大宝贝,它们可以拿来养殖牡蛎。在1977年围海大坝合龙之前,我们村的叔伯们总是在每年的三四月间,顺着涨潮,把船摇到这里来捡卵石,然后将这些宝贝一船一船地运回家;等到潮水涨满时,他们便将卵石扔到牡蛎田里,而等到潮水退去时再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摆开,使之形成像菜畦似的一垄垄——这样,牡蛎就会自动地在这些卵石上繁衍生长。

        说真的,后边溪在我的心中,就是画,就是歌,就是诗,我由衷地喜爱它。

        我爱在后边溪游泳。

        后边溪是一个天然游泳池,谁都喜欢到那里游泳。夏日,在那里,到处是人,大家像被网拦住的鲻鱼,活崩乱跳,水花四溅,笑声阵阵,一片热闹……

        我在芙蓉中学读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芙蓉旧事 第36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