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5 / 7)

+A -A

        “好!今天的任务已完成了,大伙休息吧。”

        毛泽东问贺子珍:

        “怎么样?适应吗?”

        “蛮好!虽然累一点,但工作很有意义。”

        毛泽东诙谐地说:

        “子珍,你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忙得不要家啦。”

        贺子珍瞅了毛泽东一眼,笑笑:

        “这里有一间小屋,我在里面临时铺张床休息,免得一天跑来跑去的,多麻烦。”

        毛泽东伸出大拇指:

        “精神可嘉,有了工作,忘了小家。”

        “看你说的。”贺子珍瞥了毛泽东一眼。

        毛泽东快活地说:

        “走!到你的休息地方去看看。还需要什么东西?我叫人给你送来。”

        中共中央机关由瓦窑堡迁到保安县,贺子珍在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印刷所工作半年,即离开心爱的岗位,随毛泽东来到保安,住在保安小石山的一孔窑洞里。

        1936年贺子珍与毛泽东在保安

        这不是一所土窑洞,而是从石山中掏出来的一孔石窑洞。由于石山的颜色呈赭红色,窑洞因此仿佛用赭红色抹过一般,为大西北窑洞所少见。说起来,石山开凿出来的窑洞,应该干燥,可这孔窑洞却相当潮湿,墙上似乎渗出水来,窗户也不大,室内阴冷灰暗,地上湿漉漉的,壁顶不时滴下水来。屋里没有床,盘了个土炕,炕边有一小桌,一进门就上炕。屋里没有灶,门外三块砖头支着就是灶。

        贺子珍迁居保安石窑洞,已近临产。说起来,这样的环境相当不利于一个待产的妇女。但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别无选择。贺子珍见毛泽东这段时间特别忙,经常去洛甫的窑洞开会,她身体再有不适,也自个儿克服着,隐忍着,再大的困难,也一个人硬顶过来,不去打扰毛泽东。

        邓颖超、邓六金、危秀英、刘英、康克清、钱希钧等人听说贺子珍生产了,全跑到小石山的石窑洞前,见毛泽东笑眯眯地从窑洞出来,邓六金忙问道:

        “主席,贺子珍生了没有?”

        毛泽东乐呵呵地回答道:

        “生了!生了!生了一个大鸡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贺子珍与毛泽东 第19章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