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2 / 2)

+A -A

        3。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病人,佝偻着肩背,歪歪扭扭地坐到我的面前。我仔细看了看他,只见这位患者脸上、两眼有些浮肿,额头上也湿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瞬间我想起了灵龟八法中关于申脉的一句歌诀:“腰背屈强腿痛,遍身肿满汗头淋。”病人不正好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

        经过仔细的问诊,病人告诉我,前几天他在去公园锻炼身体的途中因为突然变天受凉了,不发烧也不咳嗽,只是觉得胸口很闷,说话提不起气,开始他也没在意。结果两天后,全身一阵阵地出冷汗,尤其是早上起床时,脸部浮肿得厉害。诊断后,我给他开了一服发汗解表的小青龙汤,然后在他的申脉穴上扎了一针,一针下去,病人佝偻的身躯渐渐能伸直了,出汗也比刚才少了,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又能恢复自身的阳气。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其实,道家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针刺则治病,灸治则养命”,使用起来一点也不复杂。针刺需要很系统地学习很多专业的知识,不可能人人掌握,灸法却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自我保健治疗方法,可以不拘时间场地地随时进行调养,及时补充我们耗损的阳气,同时祛除体内的寒邪、湿邪。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如下图)。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的酸胀。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家买一些艾条回去,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地灸一灸此穴。

        人老腿先衰,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通畅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有回阳保命之功。做儿女的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孝敬父母,这个方法既安全又简单,回家后静心给父母灸上一灸,一家其乐融融,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实惠。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看似平常的一个穴位,如果我们能够时常用心来呵护它,真积历久,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常年的临床治疗,我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关爱自己的身体,而是缺少关爱自己身体的方法。如果你身边的亲人体质虚弱,畏惧寒冷,腰酸背痛……那就用你手中的艾条来帮助他们开启这温暖身体的源泉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身体受了风寒,点按申脉穴的时候会感觉有点酸胀,熏灸时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

        4。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我很少和我的病人或朋友谈及衰老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人人都怕老;其二,老之将至,人人都不愿坦然面对——当然,那些渴望成熟的年轻人不在此范畴内。也许这就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结,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是明显。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

        《黄帝内经》里记载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黄,发枯委,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耳。”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所以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为什么女孩子在十###岁的时候最漂亮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我有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影视界朋友,整天为美容的事绞尽脑汁,有一阵子甚至动了打肉毒素的念头。我听了之后,赶紧劝阻她,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于是给她开了一个道家秘传的养颜方,并告诉她一个养颜美容的小窍门:平时多按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黄帝内经实用手册 第6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