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几岁时跟随王玉芳先生练习中国传统武术意拳(大成拳),王玉芳先生的父亲王芗斋先生是该拳的创始人。
王芗斋先生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得了顽固性哮喘,身体极度虚弱。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的,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家人把他送到著名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家中,希望通过习拳来强健身体。郭先生是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独步武林,有“不倒翁”的美誉。说起王芗斋先生拜郭云深先生为师的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年幼的王芗斋欲拜郭云深先生为师时,郭已年高,本不想再收弟子了,郭的弟子们也多不愿再有个年幼的小师弟,但时值郭之爱子郭深坠马身亡,郭云深看幼年的王芗斋聪慧机敏、活泼可爱,遂生爱惜之心,破例收他为弟子,且留住于家中学艺,爱若己出。王芗斋先生则侍师如父,加之聪颖过人,练功刻苦,进步极快。郭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功传授给了他。通过站桩来调养身体,王先生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
王芗斋先生在得到了郭云深先生的真传后,又四处游历、拜访高人,博取百家之长,结合《黄帝内经》的要义和拳学的基本功夫,集自己数十年的研究体认,创立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养生桩。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这是上古真人的桩功。可惜具体的锻炼方法不见于文字,一直通过口传身授传承。王先生公开教授站桩功后,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养生桩能治好肠胃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养生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保养心神,又能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起到增长体能之功。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与先生较量。失败后;他转向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四十年代后期泽井健一回到日本弘扬意拳,并根据实际情况更名为太气拳,日后被日本武术界公认为“武圣”。后又有日本柔道六段八田一朗要求与王芗斋先生比试。八田欲抓先生手腕,哪知两手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撞在身后的墙上摔倒。
解放后,王芗斋先生将一身绝学尽数传授给了他的女儿王玉芳。王玉芳先生今年已是88岁的高龄,仍然精神矍铄,高兴时还能做几个发力动作,丝毫不亚于当年。据我统计,意拳门内练养生桩的人平均寿命是90余岁,现在还有几位近百岁的老先生,可见桩功的神妙。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养生桩歌——王芗斋述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
小说上传分享
9。养生桩养带脉——让身心在收束中茁壮
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我有位学生,跟我学站养生桩多年,后来在我的熏陶下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又想跟我学中医。学生如此好学,做老师的当然高兴了,我也巴不得我的每一个学生把我的所有东西全部学好,然后再超过我。我对他说:“你学了这么多年养生桩,再学中医,条件已经非常好啦。”
我在教他中医知识时问他:“练武的人,打起把势来的时候,总是要把腰带紧一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挠挠头,说:“这样扎上舒服呗,不然怎么使劲啊。至于为什么,还真不知道。”
我对他说:“咱们的腰带所扎住的一圈,正好是人体的带脉。我们人体有十四条经脉,带脉,正好对十四条经脉起到一个收束的作用。其实站养生桩也有这种功效。”
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有的从头走足,有的从手走头,纵向循行的部位都比较长,好比很多根细丝,必须把它们全部扎在一起,才能成为有更大承受能力的绳子。把这些细丝扎在一起的那根绳子,就是带脉。
夜晚,我们劳累了一天,需要放松了;或是节假日,我们闲居在家或度假在外,非常清闲,一切完全随意,悠游自得,不需要想什么伤脑筋的东西,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烦琐的事情。全身的经络也处在放松状态,带脉只需轻轻把它们揽住就可以了,就像在小河里随水漂动的水草,用手轻轻就能挽住。所以,这时候,我们都喜欢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尤其是腰部,不能勒紧,这样才能使人尽可能地放松。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休闲状态中。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紧张无处不在。你能适应这种紧张的节奏吗?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胸有成竹地说:“能!”经常有人说“生活让人无奈”,为什么无奈?就是因为我们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只能被动地在生活中随着纷繁的人事而辗转。为什么人会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呢?追根究底,在于他身心的精力不够集中,处在一种涣散状态,没有效率。身心的涣散导致了生活的力不从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