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阅读 (9 / 13)

+A -A

        这个问题弗莱德无法回答,只得这么安慰她:“亲爱的,你是何家的人,你是你父亲宠爱的女儿,他唯一的女儿。”

        何葭伏在他的膝上:“我甚至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为什么不要我。”

        弗莱德答道:“一胎化政策。他们想要个儿子。”

        “不,那个时代还没有一胎化政策。”

        “听着,葭,没有人会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动物本性。他们放弃你,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未婚生育,贫穷,或者其他原因。”弗莱德耐心地开解妻子。

        何葭说:“有个知情的邻居现在住在美国,我该不该找她问问?”

        弗莱德很兴奋:“为什么不?”

        何葭垂下眼帘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紧张。我爸爸对我非常好,我奶奶家的人,我姑妈,我大伯父,他们都对我很好——”

        弗莱德说:“葭,与你的亲生父母相认不等于背弃你的养父母。哪怕你能了解自己家族的遗传病史也好。”

        何葭把脸埋进他的腿上。

        弗莱德又说:“不要担心你会听到什么你不愿意听的消息。葭,很多年以前的法国,未婚生育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那些怀孕的未婚女还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得不把孩子抛弃。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人们变得更加宽容,这种事情不再有了。葭,我说过,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那样做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只要怀着这样的想法,就不会紧张害怕。”

        何葭鼓足勇气拨了圣荷西的那个电话号码,找到王美娣。王美娣街道干部出身,快人快语,说话像连珠炮。也许在海外待的时间不短,普通话说得居然很流利,虽然口音重了些。

        她说:“你就是何老师的女儿啊?哎呀,何老师可真是个好人。我们弄堂里一提到他,没有人不夸的——教书好,人更好,对老婆那真是没话说。小姑娘,你当初能碰到你爸爸,那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啊!”

        何葭在电话里跟她要了她女儿的信箱地址,把自己小时候的襁褓照片,还有那张纸条扫描了发过去让王阿婆确认,王阿婆很肯定地说:“是的,就是这个小蜡烛包,还有这张纸条。”

        何葭问:“还有没有别的线索?没有名字吗?没有别的记号吗?”

        王阿婆语气不容置疑:“没有。我们几个人上上下下都检查过,没有别的东西。”

        何葭有些失望,还是道了谢,跟王阿姨又聊了些父母过去的事情,知道他们收养她以后就忙着换工作换房子,历时一年,终于静悄悄地搬走,没有给老邻居留地址。

        老邻居们也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也没有去打听他们新家的地址。

        同学们,新年好~~~~给大家拜年!海外过年气氛不浓,可是海外的华人们都会在网上纷纷写文叙述自己过年的活动,搞得蜜瓜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呵呵。

        抱歉抱歉。小说上传分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所谓伊人 第14部分阅读 (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