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这段时间,杨叶父母为了安慰王燕和诗如,把自己在生态基地的股份全部给了老二、老三。
为了不造成一些麻烦,她们两个准备等飞燕产子后,去美国分娩。
那里政策会开放一些,也免去‘婴儿父、母的入户书面申请’这个重要环节。
然后等孩子18岁,可以尊重他的个人意愿选择改回华夏国籍。
那时就不必询问孩子父亲是谁。
这个王燕、王诗如已经和众人商量过,还没有找杨叶谈。
阿尔法星。
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保罗领地草原上一所与众不同的别院的显眼。
别院门前挂着两盏大红灯笼,上有华夏传统门楣,左右有红纸对联。
联中写着《水调歌头》中最后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用最后一句话,道出了一生的情怀和感慨,也说出了杨叶和梅的期盼。
可到底能不能‘人长久,共婵娟’,杨叶心里很清楚。
随着他的一丝五味杂陈,一曲《金枝欲孽》在小院飘然散开,四周飞鸟走兽似乎被也被曲调吸引,纷纷寻声张望。
抒情悲欢的笛声,如涓涓溪水绕着寂静的草原上回荡。
迎合夕阳优美的风景,却是另一番滋味。
黑加灵族是缺乏‘感情’的种族。
虽然他们也经历了万年的历史变迁,但这个只会以剑为尊的族群,哪里会有华夏民族那种旷阔包容的胸襟和璀璨的人文文化?
加灵族有一种乐器,名叫‘夕’,意思是:能发出夕阳一样美妙声音的乐器。
‘夕’的原理和笛子一样,但只有两个孔,只能发出一种近乎哀叹的声音。
梅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族群的音乐家演奏‘夕’,杨叶听了之后不觉想起华夏的笛子。
笛子是最古老的华夏古乐器,曾有文人说:
如果老子是华夏人的心,孔子是华夏人的智,屈原是华夏人的风骨,那么笛子就是华夏人的情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