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4 / 7)

+A -A

        杨叶穿着一身舒适的练功服,一手端着玻璃茶杯。一手卷着一卷《世说新语》含笑品读。

        朗读之时,杨叶的腹腔、胸腔、喉管会存着一股气,以至于读出来后会显得声音特别洪亮醒声。越读越是精神。

        这种洪亮,是气与胸腔产生的一种共鸣震动,绝非一般人那种大喊。

        那种读法,读个几遍下来就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喉咙也会受到损伤而沙哑。

        而杨叶这种。气息绵远,如行云流水一般绵延不绝。

        听到众人耳中不亚于美妙的歌声。

        加上古代文学中的行文读音的考究。读出来的文字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古代读书人读书,很多都是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读书人因久坐后产生的体内淤血。

        古时说书生有正气,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杨叶再大脑进化后,对于很多不理解的,一下子就通顺了!

        一夜之间的变化如同再造,犹如古人常说的‘世事洞明’。

        而且杨叶朗读的古文,总是能让人一听就明白,即使再生僻难懂的词语从他口中说出。一样能让人‘闻声知意’。

        昨天杨叶念了一段小杂文,念到中途有事不得不出去接电话,杨父急的心里痒痒便自己抱起书先啃起来。

        结果书一拿起来,老汉啥傻眼了!

        通篇的生僻字和文言文,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王诗如、王燕等人念起来也非常艰难,字中含义要揣摩很久才能明白。

        根本就没杨叶读出来的感觉。

        想到这里一幕,再联想起7号晚上王九四人给杨叶磕头。以及男婴起死回生的事,飞燕诗如三女都有点明白怎么回事。

        尽管当天杨叶已经暗中和他们几个解释清楚,并要求儿子作证,但王老还是把那些科学现象,理解为杨叶悟道后的‘神通’。

        最后杨叶干脆承认,高兴的王老、王峰当晚就打电话给武当山上的老道士。第二天下午他们就身着盛装出现在杨叶眼前拜见。

        经过众人的商议,立上一个无字神位在家中或道观供奉。

        因为他们觉得天庭还没给杨叶册封,不易立字,所以就用无字神位代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外星合伙人 第275章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