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阅读 (11 / 14)

+A -A

        我的永恒的女儿,你让我做了永恒的父亲。

        16幻灭之感

        我们平时深陷在红尘之中。尽管亲朋戚友的死会引起我们物伤其类的悲哀,但那毕竟是旁人的死,和我们隔了一层。对于我们自己的死,我们只能想象,没有一个人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死。死,似乎是一件目睹者不可身受、身受者不可目睹的事情。

        然而,自己孩子的死就不一样了。孩子真正是亲骨肉,他的生命直接从我们自己的生命分出。在抚育他一天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仿佛在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转移到他身上去。不管我们的理性多么清醒地洞察死后的虚无,我们的种族本能仍然使我们多少相信孩子的生命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目睹孩子的死,差不多是目睹了自己的死。这是一种最接近于目睹和身受相重合的死。目睹自己所孕育的生命毁于一旦,无常在眼皮底下演出一整出戏,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可怕的幻灭之感了。

        也许,我的女儿,你的短促美丽的生命是我的真实宿命,而我在人世的苟活只是一个幻影……

        17等和忍

        我究竟在等什么呢?

        在这个世界上,奇迹比美德(所谓善)、甚至比公道(所谓善有善报)更为罕见,我早已不相信奇迹了。

        当然,我不是在等那必将到来的结局。一个父亲怎么会等他的孩子的死呢?

        可是我确实在等。我在等我的患有绝症的女儿的每一次欢笑,她那么爱笑,我的等待很少落空。

        我知道,总有一天,病痛会迫使她不再欢笑,并且终于夺去她的生命。那时候我将不再等待,只是咬牙忍受。

        人生无非是等和忍的交替。有时是忍中有等,绝望中有期待。到了一无可等的时候,就最后忍一忍,大不了是一死,就此彻底解脱。

        18生命的得失

        我问自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

        我问自己:

        生命的得失究竟如何衡量?寿命的长短究竟有何意义?

        我对自己说:

        生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无论什么年龄的死都是不可计算和比较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丧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第3部分阅读 (1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