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 / 4)

+A -A

        哄堂大笑。

        老头等大伙儿笑完,才说:“如果真有被逼来的,那我就不好意思浪费时间了,进入主题吧。”

        灯光稍稍暗了一些,一旁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我引用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开始吧。‘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钱先生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低沉嘶哑,思晨想,那是见证过那个时代的人才会带有的沧桑吧?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句话,说的人是委婉了。不客气的说,这好比故宫在北京,可里边的宝贝,如今却在台北。”

        礼堂迅速的沉静下来。

        思晨掌心的手机又无声的震动起来。

        她低头看了一眼,简直能体察到发短信那个人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你坐哪里?”

        思晨瞧着徐泊原坐得挺拔的身影,回他一条:“嘘,专心听讲座。”

        “……”

        讲座进行了一个小时,期间老头只停下来喝了一口水,最后说:“有关当代敦煌学的内容,我今天讲到这里。接下来,主角应该是年轻人了。”

        主持人接过话筒:“提问时间是半个小时,最后我们在这里还要简单举行一个敦煌学研究基金的开启仪式。”

        思晨有些明白徐泊原来这里的用意了。

        海大的学子们很踊跃,纷纷举手。

        第一个站起来的前排的一个女生。

        “钱先生您好。我是文学院的大三学生。首先我要说的是,您和您的讲座很受欢迎。下达指标分配名额的事您实在是多虑了,譬如我的票,就是我们班抽签,好不容易才拿到的。”

        台下学生大笑,纷纷附和。钱老先生说了好几个谢谢。

        “我知道您是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每年有大半年的时间会留在那边,我想问,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您……会觉得后悔吗?”那个学生顿了顿,补充说,“会觉得寂寞吗?”

        老头做了个沉思的动作,接着说:“我先说个故事吧。”

        “我岁数不小了,这大家都知道。原本学校说,这个年纪别带学生了,误人子弟。我想想,也对,也就五六年没带啦。后来去敦煌,在那边遇到一个女孩子。很年轻,刚刚大学毕业,我说,你打算留在这里呀?她说是啊。我当时想,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说的话,不当数。远得鸟不拉屎的地方,到时候男朋友说你回来结婚,当然就走了,于是笑笑就过去了。结果第二年,她还在。那我就惊讶了,一问,还是校友。我就说,你愿意当我学生吗?她说好啊。结果,我多了个关门弟子。”

        “你问我寂不寂寞,我觉得,这个问题,我的学生——也算是你师姐来回答比较好。”

        “哎,思晨,你来回答这个师妹的问题。”老头的眼神极好,早早的找到了弟子所在,指了指,示意将话筒递给她。

        唐思晨坐在座位上,感觉到无数的目光射过来,像是所有的鲜血在倏然间涌上了脑海,只觉得茫然,又觉得那是老头的玩笑,竟将这样一个烫手山芋抛了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值得 第8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