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几年间,他发现自己好像有传说的那种过目不忘的本事。不仅仅在读书上,就连家传的武功心法都了然于胸,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理解,可是记忆里已经留下了。读书方面,现在的他已经不用再死读什么书了,就连自己的老师郑玄都说自己没什么可以教的了,得自己去感悟。
或许是天赋异禀,又或许是老秦人基因的原因,比之平常孩子要显得大一些。让人更加叫人称奇的是他小小年纪,一身武功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游学。也就是游历大汉天下,其实心里打的小九九是去找几个小弟。虽说自己也学习了功夫,可是现在的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清楚。再说,现在自己才几岁。气力还不足,家传的武功才练到三四分火候。这乱世之中,尤其是这三国,那些个厉害的人物可是多如牛毛,必须得有几个保镖,一切为了小命。
秦肃考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虽然说有些心疼儿子,可是在他们秦氏的血液里,不存在胆怯,畏难,是一往无前,是担当。再说,现在儿子也可以说是名满半个大汉了,有他的老师声名在外,自己家里也没什么仇人,应该不会存在什么危险。
在与夫人王氏商量后,秦肃答应了。
王氏很担心孩子,毕竟再怎么天才,秦峰还只是个孩子。没出过什么远门,更何况这次还是独自一人啊。
但是深谙秦家规则的她没有反对,她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明白以后自己可能会思念,会流泪;但依旧放开了,只因为她明白。
第十三章颍川书院一老翁
这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是个很好出游的日子。
“峰儿,起床啦,不是说今天就走吗?怎么还不起床啊。”王氏在秦峰小院里朝着小峰同学的卧室叫道,但是没人回应。
疑惑的王氏不得不推开门,可是,屋里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再看看床上,早已不见秦峰的踪影。不知真相的王氏有点惊慌,转身就要去找。
却不想,慌乱之下碰到了桌子,桌子上掉下一纸帛,这引起了王氏的注意。拿起来一看,眼眶中渐渐弥漫起丝丝水雾,泪水很快溢出了眼。王氏慢慢坐了下来,看得很认真。
看完之后,紧紧把这卷帛捧在手里,嘴里喃喃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断重复着。
“夫人。”却不知秦肃什么时候已经站在王氏身后,轻轻拍了拍妻子。
这时的王氏再也不能自己,扑到秦肃怀里,哭泣道:“峰儿走了,没和我说一句就走了,就留下了这个。”说着还把手里的帛递给秦肃。
秦肃捧起帛,看了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好诗啊,好诗啊。秦肃心里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说得真是透彻啊。
其实,秦肃早就知道秦峰在昨天晚上子时。在晚膳时,他就注意到儿子有些不对,隐隐也猜到了几分,只是没有当面说。他知道为什么,很理解儿子的做法。
轻轻拍着妻子的肩膀,想着儿子走时那“顽皮”的样子,真是想着就想笑。
此时的秦峰,正和书童祁阳走在官道上,回想昨晚的场景。
看着母亲不断给自己夹菜,盯着自己吃完又夹,眼里的温情,眶中的晶莹;秦峰感受得到那是一种爱,和前世母亲眼中一样的爱。他的眼里有些湿润,他从来就不喜欢离别时的场面,那样的伤感让他难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