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快要被斩掉头颅的时候,他心底充满了不甘,可是他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他恨,恨草原人,更恨大汉那些鸡鸣狗盗的当官的,自己逃命,不顾百姓死活。
他不甘,在草原人的刀下,他没有哭泣,他那像狼一样的眼神叫草原人胆寒,那些人想一刀斩掉这个令他们心颤的少年,解决后患。
可惜,草原人的刀没有落下就丢掉了头颅,方闻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少年,一个拿着剑的少年。方闻知道是这个少年救了他,他紧紧盯着那少年,可是少年没有管他,转身离开了。
这个少年救了他的性命,给了他希望,方闻见到少年人要走,跑到少年面前跪下,请求少年收下他。
少年人只问了他一句:“你活着为什么?”
他还记得少年对他说的话,他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什么都没有了,他知道。少年救了他,他知道,少年为他报了仇,他知道。现在活着为什么,看了看躺在血泊里的家人,他知道了,他活着为了守护!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发誓一生追随这个少年,虽然这少年比自己还小,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少年,认他为主。
有的事情就那么简单,方闻从那以后一直伴随着少年,后来少年告诉他,他叫秦峰。
第五十五章奔袭
秦峰,方闻在边疆听那些读书人说起过。
天生颍川秦子风!
这就是他的名声,方闻本来对那些读书人嗤之以鼻,那些酸儒废柴能有什么用。外不能打仗戍边,保境安民;内不能开荒种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所以他对那所谓的神童秦峰没什么好感,现在才知道自己错太多,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些读书人说的有的还是不错的。得知秦峰之名后,方闻更加坚定了决心,只是他对草原人的憎恨,让他有些偏激。
这些年,秦峰教给了他很多,从老头那里偷得兵书、药材什么的,都给方闻带了出来。叫方闻认字读书,每天都会在老头子“不知道”的情况下跑出天池。
岁月如流,方闻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成长的很快。在秦峰的帮助下,他组建了燕云骑,这数百骑就是他组建起来的,守卫秦峰的力量。
这里所有的人都受过秦峰的恩惠,而且几乎都没有牵绊,敢打敢拼。秦峰开始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而已,但是这些人都要追随他。
这大多是古燕赵之地的人,众所周知,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片地域养育的人们朴实豪放,他们重信重义,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
燕赵之地,秦峰很了解,他是秦人,但是他也很敬佩燕赵之地的人。再说,古往今来,他的记忆里也有很多对燕赵之地印象。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有“千场纵赙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荆轲。
有“士为知己者死”的邢地刺客豫让,有景阳冈赤手打虎的清河好汉武松,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涿郡猛张飞;有英勇抗击蒙古瓦剌族入侵,写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壮烈诗篇的于谦。
有戊戌变法失败,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斗士李大钊;有英勇抗击日寇,血染沙场的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歌。
秦峰无奈,只得收下这些人,但是大家都要吃饭,没办法秦峰就的为他们考虑。
幸好,不久白枫就回到了天池,他家里的人已经同意他追随秦峰,并且给他所有的支持,白枫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说明他的眼光好,所以刚回到家没多久就又来到天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