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石头们一颗颗莹白、洁净,两人并排坐着说话,心中忽变得似明镜、似铜台。
“银蟾,你看!!那是什么?”
银蟾近前两步,说是:“是大雄宝殿后门的一副对联;你要听吗?”
“快,你快念来我听!”
正说着,猛地钟声又响;贞观忽地坐不住,向前自己来看:
〖大寺钟声警幻梦
仙山月色浸禅心〗
【2】
山中十余日。
贞观二人天天到后山摘花;山内有水流不懈,尼姑们取熟了的竹子,将它里面的骨节打通,再锯好相等长度,做成许多圆竹筒,然后以铅线捆绑好,一管接一管的,自源头处将水引回寺里后院的几只大水缸。
她们还去帮尼姑提水、浇菜;寺里前、后,也不知种有多少菜蔬;贞观有时手拿葫瓢,心中绕绕、转转,又想着这样的一封信来:
〖——十月四日种下一包芥蓝菜籽,昨天终于冒出芽来,小小怯黄的芽,显得很瘦弱、娇嫩;隔壁人家的萝卜,绿挺、茁壮的呢!头两天,一直不发芽,急得要命,原来是种子没用沙土覆盖,暴露在外面;生命成长的条件是:1黑暗,2水,3温度,4爱……太光亮了,小生命受不了的,我对它们是乱爱一把,早晚各浇一桶水,看到种下去的种子发了芽,心里很高兴。——〗
晚上,她和银蟾就去前殿听晚课,诵经是梵文,二人当然是听不知意,可是完后有半个小时是教书、认字的;识字的尼姑教不识的勤念。
她们都拣最末的两个座位,真像是书塾里两个寄读生:
“世间有百样苦,只没有贤人受的苦!”
“生气的穷,怨人的苦!”
“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戆人!”
“有理不争,有冤不报,有气不生!”
“生怎样的性,受怎样的苦;要想不苦先化性,性圆、性光、性明灼!”
她大妗坐在最前座;五十多岁的妇人,那神情专注,一如童生——贞观想起:大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