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坊的生意一直不咸不淡,十二枚镇店的玉佩只卖出八枚,然而灯会的隔天,却有身后跟着驻军领侍卫的丫鬟进店问询簪花手饰,林父这才想起女儿教自己雕的那三四枚花样繁琐的玉簪,毕竟曾是商贾家中的子弟,林父虽然憨厚,却也知道该怎么做生意,捡了好的几个装盒,令送了一把精巧的小扇给进店的丫鬟。
那丫鬟果然欣喜连连,眉开眼笑的付了银两,再过两三日,据说那得了玉簪的文姐儿参加了澧城上层小姐间的诗会,那发上玉簪的精巧手艺顿时引起一阵风潮,自那以后,来如意坊的小姐丫鬟愈发增多,仿佛大家都是同一时间,猛然发现有这样一间不落窠臼的玉石店,并认准了其潮流奠定的地位。像她们一般的人家,即便花再多一倍的价钱,也愿意买这样符合自己心意的东西。
而随着灯会那日之事广为传播,也越来越多人知晓,如意坊的少东家,是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可不知为何,自从灯会过后,林家的姑娘竟从没踏出过自家门槛,当真养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实则林家的院落本就与如意坊相邻,林妙妙往店里走动时,也不过只需穿过家中的一道侧门,便可直接见到林父。秋至的空气本就干燥,她在家中待着,时不时以风干的花瓣泡水洗脸,也好过成日里往外跑,何况比前世推前了十几年前的铺子,金银手饰自家便有,至于其他的,只怕也喂有买布料的能叫她瞧上一眼了。
陶氏缝制的成衣,不论什么模样都格外凸显气质,林妙妙每每拿到都爱不释手,惹得吉雀也在一旁掩嘴轻笑。
这日,林妙妙穿着湖绿色的薄衫,单手反托着下巴,坐在如意坊厅后头帮着林父数这月的银两,白皙的指尖把玩着银锭,宛如镂刻着银饰的汉白玉,沈泽徒步跑满十圈,汗哒哒的软在少女绣鞋边上,林妙妙探身揉了揉它的脑门,却听前头林父喊价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后好像不愿叫人听见一般,压低了声音说了句什么。
林妙妙心下好奇,从沈泽身侧迈步过去,往前厅探了探头,待看到门内那人时,手里的银锭却咚的一声砸落在脚边。
林父和门内那人同时转头看过来,林父焦急的脸色僵了一下,而后长长一叹,对面那人却眸色一亮,上下打量着林妙妙的长相,似乎已经有所确定。
林妙妙惨白着脸后退一步——怎么会是他?
这个人,她认得,正是她前世所见的国公府大管家,萧礼。她只同这人浅浅说过几句话,也同他没什么深仇大恨,但正如她记忆中一般,身为国公府的大总管,若无至关紧要之事,是绝不会离开国公府,甚至会来到这样一个偏远小城中?
或者,她已然猜到他的来意。
第十七章愿或不愿
第十七章(愿或不愿)
萧礼挥了挥手,令跟随而来的国公府侍卫退出门外,再次目光落在少女身上——她眸间惊色渐消,容貌清秀,更兼肤色白皙,不得不说,虽算不上是绝色,可即便放在京中,也是少见的美人,巴掌大的脸随了她母亲,一双如蒙了雾般的眼睛却像极了她父亲,那个手不释卷、总在浅笑的儒雅青年。
萧礼神色微微有些恍惚,是了,大少爷没了快十五年了。只是如今再一想想,却仿佛过去的人颜色未变,每一个还活在昨日,而自己,不过转眼,却已满鬓白发。
伸手从袖笼里掏出一只檀木盒子,小心的将盒盖打开,里面露出一支极其精巧的梅花簪子,萧礼笑了笑,“这支梅英采胜簪,本是圣璁翊太后赐予绍伦郡主的陪嫁之一,十五年后,却被府中人发现其现身当铺中,经我多方查探,终于顺着线索找到了这间澧城的如意坊——想来,这位姑娘该是簪子的主人。”
他口中说着,眼睛却从林妙妙身上收回,反而看向怔忪不语的林父,“——也是老爷子的嫡亲孙女,府上的大小姐。”
林父面色微变,紧紧盯着檀木盒中的梅花簪,他原先以为簪子丢了,往后便失了林妙妙亲生父母的消息,当时心中愧疚,觉得对她不起,可如今簪子自己回来了,他却更觉得心中没甚么高兴的。养了十五年的闺女,又不是把玩的物件,自家里疼宠还不够……又如何能轻易说还就还了?林父拧着眉头迎上萧礼的目光,沉声道:“簪子虽是真的,可你又如何证明所言真假?”
“绍伦郡主夫家乃是国公府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