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4 / 4)

+A -A

        “如果当初嫁了人,说不定过得很好呢。”

        “可是如果女人被婆家赶出来,一辈子就完了。你看长今呢,从宫女到内医女,甚至惠民署医女,她可以随便换,这不是很好吗?”

        德九媳妇讽刺挖苦的技巧确实不容低估,但长今也只是笑笑,没往心里去。旁边的一道倒是暴跳如雷。

        “她本来就很伤心了,您就不能跟她说点儿别的吗?”

        “我也是伤心才这么说的,说是一年交两石米,可现在怎么样?别说两石了,连两斗都不到。惠民署的俸禄比内医院低多了,不是吗?”

        “钱就那么好?您就那么喜欢钱?”

        “那你呢,你就那么喜欢长今,竟然能为了她跟母亲顶嘴?你就那么喜欢?”

        长今接受医女教育就是在惠民署,所以对这里并不感到陌生。太祖元年继承高丽时代的惠民库制度,设立了惠民局,世祖12年更名为惠民署。迁都汉阳后,在建设都城时动用了大量百姓,很多人在施工中受伤,甚至还传染病大肆泛滥,据说这些人都是在惠民署接受了治疗。医药运输、收纳、救治民众,包括医学教育都是惠民署的主要任务。

        这里人很多,从提调到茶母*(朝鲜时代在官衙里负责端茶倒酒的官婢,从朝鲜后期开始秘密从事搜捕任务,相当于今天的女刑警——译者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据说考试成绩不好的医女被送往惠民署做茶母,而且惠民署医女在官妓中的地位最高。想成为医官的人必须先以医学训练生的身份入学,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这里有很多预备医官。

        惠民署和活人署的设立,是为了救济那些得不到中央医疗部门照顾的普通百姓。根据字面意思来看,惠民署就是施给百姓恩惠的官厅,活人署则是救人的官厅。

        据《经国大典》记载,惠民署是为百姓治病的机关,而活人署则是为都城病人治疗的机关。很多百姓在生病却无钱医治时都来找惠民署。事实上这两处机关都是一团糟,甚至被人们称为“杀人署”。建立不久为什么被冠之以如此恶名呢,可见问题之多。

        接受医女训练的时候长今并没有发现,惠民署其实不成体系,却频繁发生违法乱纪的事。原本免费提供给百姓的药材总是不翼而飞,药材仓库里积满了灰尘。

        医官在取得独立开设药房的权力之前,也只是打发时间,从来不把心思放在为百姓治病上面。不但茶母,大部分的医女都热切盼望有一天能被哪位高官娶回家中做妾室。尽管如此,他们也敢欺生,聚在一起结党营私,从第一天起就排斥长今。

        大概是有人跟内医女交往的缘故,长今拒绝参加宴会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至于她擅自行医的消息就更不必说了。医官们拿荒唐不经不可救药的眼神打量她,医女则对长今表现出了彻骨的厌恶。长今对此毫不在意,她理直气壮地面对那些除了权威和体面什么也没有的医官,对于叽叽喳喳的医女,她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因为医女不可以擅自针灸,她也只好给医官们打杂。想来想去,长今又把一些有志于学医的训练生和妇女聚集起来,教她们学习简单的医术。当然,大多是些可以在家简单操作的应急措施。

        对于贫苦艰难的百姓来说,贵重的药材或者医学书籍都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书籍大都以难懂的汉字编著而成。长今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解释给大家听,还教她们基础的针灸法。

        政浩每天都留在惠民署,就像坚守承诺一样,他坚守着“永远守护在长今身边”。当时他正在调查药材商与崔判述之间的非法勾当,于是暗中调查惠民署的药材缴纳情况。

        根据政浩掌握的情况,药种商垄断了药材的专卖特许权,而崔判述则控制着药种商。对全国各地药材商带来的药品,他找出种种借口吹毛求疵,或是退回或是低价购入。崔判述从丧失竞争力的药材商那里以最低的价钱收购药材,转手卖给他所掌握的药种商,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谋取数倍的暴利。

        穷苦百姓自然买不起药,他们只能去找惠民署,可是从惠民署取药比上天摘星星还难。暂且不论进到惠民署的药材质量多差,而且就连这些劣质药材也被医官们伪造帐簿从而据为己有了。

        儒医出入惠民署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还是有很多人看着不顺眼。他们害怕自己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长今(下卷) 第13章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