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2 / 3)

+A -A

        但是于飞理都不理,只是闷着头往前走。他担心自己一说话便控制不住自己!从混沌之气的探测来看,这些琉璃球全都是秦汉以前的老物件!

        秦汉之前中国人已经可以制造玻璃?以前于飞还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或者是国人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但是现在他信了!而且他还想到了一个更让他心跳加速的可能!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玩的话,那也要先告诉我这些玻璃球怎么玩呀?”秦小衿退而求其次的说道。

        于飞拉着秦小衿径直走出了古玩市场,不由分说的拦住一辆出租车。然后说了酒店的名字便让司机开车。

        “于飞哥哥,咱们这就回去了?咱们不是刚逛没多久吗?而且俗话说贼不走空,咱们这一次除了这几个玻璃球可一无所获呢。”秦小衿口不择言的说道。

        只是“贼不走空”这几个字让司机多看了几眼,还以为这两个人是趁着人多浑水摸鱼的小偷呢。

        不过看他们两人的穿着不太像,而且去的又是秦皇岛最好的酒店,司机还是忍住没有报警。

        来到宾馆,于飞把秦小衿直接拉到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又非常小心的反锁上。

        整个过程看得秦小衿心跳加速——他想干什么?难道是——

        于飞可没有注意到秦小衿表情的一样,而是将盒子小心的放到桌子上,然后把房间里的灯都打开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于飞神色激动的问秦小衿说。

        但是秦小衿并没有马上回答。

        “喂,小丫头你发什么呆呢?快点过来。”于飞放大声音叫道。

        “啊?哦!”秦小衿这才回过神来,红晕满面。

        “你刚才说这些玻璃球是什么?”秦小衿定了定神装作若无其事的走到于飞的身边问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这些琉璃球应该就是随珠荆玉的随珠了。”于飞语出惊人。

        “什么?你说这些琉璃球是随珠?”秦小衿难以置信的说。

        随珠也叫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

        传说春秋时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一年后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并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随侯珠也叫灵蛇之珠。据《搜神记》的描述:随侯珠“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后来楚武王伐随,随国败。随侯珠落入楚王之手。楚被秦灭后,随候珠又落入秦始皇之手。刘邦灭秦后,春秋二宝之一的和氏璧成了汉家帝王的“汉传国玺”。此后历时1600年,经历100多位帝王之手。但是同样作为二宝之一的随侯珠从秦始皇以后便无下文。有人考证,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烛”,但是从来没有人见到见到其真容。

        对于随候珠的猜测自古有之,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捡漏 第174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