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1 / 3)

+A -A

        于飞并不关心,它和希斯特并没有仇怨,即便将希斯特打击到倒闭也没有任何作用,还又其他的拍卖行出来。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虽然拍卖会已经提前结束了,但是董德昌和马尚都却没有离开曰本的意思,这两个人好容易来一次,又怎么可能轻易回去呢?当然要逛一逛当地的古玩市场了。而早来两天的于飞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向导。

        对此,于飞本来是想劝两人的,毕竟曰本的展销会比国内的古玩市场也不妨多让,里面充斥着没有价值的旧货和做假做旧的古玩。但是它毕竟在里面捡过漏,如果不带两人前去,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

        无奈,于飞只能又带着两人去了古玩展销会。

        展销会上的人依然很多,看到黑压压的人群,于飞不由感到一阵压力。好在是冬天,不然在这样的的环境中穿梭还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董老,马老师,还真是您们?!‘正在这时,一个声音在三人的身后响起。

        三人回过身,发现说话的人正是刚刚在拍卖会上见到过的王光水。

        真没有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了。

        见到于飞三人,王光水显得很开心,他鉴定的水平有限,之前虽然见到几件不错的藏品,但是因为看不准所以最终没有出手。有董德昌和马尚都这两位鉴定大师在身边那就不用担心了。至于于飞,王光水只以为他是董、马两人的后辈,因此并没有当回事,只是点头打了个招呼而已。

        四人一行逛了半天,除了于飞外都有收获。

        马尚都低价买到了一件乾隆爆竹式鼻烟壶和一件紫檀弥勒佛根雕。特别是弥勒佛根雕,材质和工艺俱佳。因为没有款识,所以一时难以判定是出自何人之手,但一看就知道是名家作品,弥勒佛的包容的神态刻画的非常细致。

        而董德昌则收获了一件紫檀三镶玉烟嘴和一件玉雕龙纹带板。据于飞的混沌之气观察,这件龙纹玉带板应该能到汉代了,是非常难得的珍品,价值不菲。

        而王光水则在马尚都和董德昌两人的帮助下买了一件仿古白玉观音和一对清道光时期的青花帽桶瓶。所谓帽桶瓶顾名思义就是放帽子的。清代的客厅中一般东边放屏风,寓意男人在外平平安安。西边放镜子,寓意女人在家平平静静。中间放自鸣钟,整点的时候,钟声一响就是钟声(终生)平静了。

        而帽桶瓶则放在钟的两端,清代‘以帽取人‘,男人头戴瓜皮小帽,回家之后就会把帽子放在帽桶瓶上,示意回来了。客人见到帽子才会进来拜访,否则的话是不会进门的。这也是古代男尊女卑的一种体现。

        几人中,只有于飞没有任何的收获,是于飞眼力不行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是于飞的眼光太高了,一般的古玩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

        不过,于飞还是不由对董、马两人的眼力极为佩服,自己有混沌之气,能快速的找到老物件也情有可原,可是董德昌和马尚都的两人则全是靠着自己的眼力和经验在如此纷繁芜杂的商品中找到古玩,这水平可不简单,起码是自己望尘莫及的。

        至于王光水,这小子纯属运气好!他对古玩的鉴定水平说是一窍不通也毫不为过,奈何他对古玩有这一种天生的直觉。就说那对帽桶瓶吧,虽然属于清代晚期,也不是官窑的作品,但是造型优美,品相更是完好,也算是颇有价值了。

        ‘我说于飞,你小子眼光可不要太高,总想着捡大漏,哪里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像你以前得到的《兰亭序》和《洛神赋图》真迹这种价值的东西拢共也就那么几件,哪里是那么容易遇到的?你以为一个人的运气会一直这么好吗?要踏踏实实的。‘董德昌见到于飞一直没有出手,不由又教训开了,这次来曰本把希斯特的拍卖会搅黄了,但是他们除了出了一口恶气之外也没有任何的收获。

        所以马尚都和董德昌都想带几件东西回去呢。在他们看来,于飞提前了两天来,付出的代价最大,但是这小子似乎光顾着泡妞了,竟然白白放过了如此好的机会。

        其实,董德昌等人买的这几个物件,虽然比国内要便宜一些,但是要说捡漏也说不上。所以董德昌估计于飞是捡漏捡习惯了,所以才变的“不踏实”。

        ‘莫以漏小而不捡呀!‘董德昌末了又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捡漏 第290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