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3 / 3)

+A -A

        “几本破书?”马尚都一瞪眼说道:“你倒是也去给我找几本这样的破书来呀?我告诉你,董老可也在呢,我要是把你说的这话转述给他听,保管他大耳刮子抽你。”

        “别!您积点口德,好人有好报,我得到古玩保准也第一个想到您马哥。”于飞连忙告饶说道。他倒不是怕董德昌打他,他是怕董德昌罗嗦呀。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董德昌教训起于飞来,简直是没完没了。于飞是真怕了。

        “你小子也有怕的时候。”马尚都一笑说道:“好了,你还有什么事吗?要是没有的话,我就先挂了,一会还要开会。”

        看来马尚都是想结束通话了,正要挂断电话的时候,于飞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便又连忙问道:“对了马哥,那个什么《永乐大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呀?”

        在他从叁井住友收藏室中挑选的古玩中,有一件正是一本书册,从混沌之气的年代上判断,应该属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一年,断代也比较的容易。难道那会是《永乐大典》的副本之一?

        但是于飞又马上推翻了,《永乐大典》副本现在存世的也就八百卷,四百册左右,而且散落在世界各地,哪里是那么容易能找得到的?

        果然,马尚都一听于飞的话,也说道:“你小子问这个干什么?是不是又想去捡这个漏?我告诉你想都别想!全世界现在也只有400册左右,市场上流通的根本就没有!所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捐赠的这11册《永乐大典》才会显得如此的珍贵。至于你想在古玩市场上捡漏,我劝你还是放弃这个想法。r本从三四十年代便开始在中国高价收购《永乐大典》副本,而且也确实收到了不少,基本上已经收完了。现在r本也是《永乐大典》收藏量最多的国家。所以有那个功夫去寻找《永乐大典》,你还不如去寻找其他一些国宝,说不定会有什么收获呢!”

        马尚都是见识过于飞捡漏的本事的,以他的运气说不定还能获得什么珍贵的古玩呢!

        r本!又是r本!于飞对这个国家可谓是讨厌透顶,它对中国的掠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已经成为了事实,难以改变了。

        不过,于飞还是惦记着自己手中的那本破书是不是《永乐大典》。因为书衣已经脱落了,所以他并不能判断。

        抱歉!

        非常抱歉,昨天有事耽搁了,只有一更。红绿灯保持多r的金身告破。。。。

        今天会全力补欠的,至于能补多少,红绿灯只能说至少四更吧。谢谢诸位捧场!!厚颜再求支持!!

        第462章多一册

        p:红绿灯拜求支持~

        “我说马哥,我就问你一句《永乐大典》长什么样,你看看你说了那么多话,都快赶上董叔了!”于飞郁闷的说道。

        马尚都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年好为人师,一不小心就说多了。便笑道:“《永乐大典》高一尺五寸六分,宽寸三分,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的话就是高50。3厘米,宽30厘米。一册《永乐大典》大概在五十页左右,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十分讲究和美观。书衣,哦,也就是封面是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个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右上方也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

        马尚都介绍的很详细,于飞大概想了一下,从尺寸上来说,倒是和自己的那本破书相吻合,但是那本书的书衣已经脱落了,光凭着尺寸也很难判定它就是《永乐大典》,说不定嘉靖时期印发的书都是那个尺寸呢。

        “那书页又有什么特征呢?”于飞继续问道。

        “你小子倒还真有几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神。好吧,反正也不差这几分钟。整部《永乐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每一叶朱è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捡漏 第312章 (3 / 3)